□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侠
“五一”过后,有“百果第一枝”之称的樱桃进入采摘季,人们争相“尝鲜儿”。可在新安县,早在春节前市民就实现“樱桃自由”。这“樱桃自由”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新质生产力“爆棚”
“数字”樱桃抢占“鲜”机
“啥叫‘数字’樱桃?‘数字’在哪?”游客不解地问。
“从地下到棚顶,大棚里的‘数字保姆’无处不在。”5月21日,新安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兴生态园樱桃设施大棚里,技术员刘进喜逐个介绍“宝贝”:“你看,植物营养检测仪报告樱桃氮磷钾含量;土壤墒情监测仪反馈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机适时灌溉,按需补充营养。”
“全程数字化让俺实现在手机上‘种’樱桃。”刘进喜说,“天冷了,电动棉被升降机打开棉被保暖;天热了,GS智能通风控温仪自动通风降温,这一切操作都可通过点击我手机上的两个App平台完成。”
“过去,新安樱桃种植户都是‘靠天收’,倒春寒、高温等灾害天气让樱桃种植产业发展不起来,农户几乎年年赔钱;现在,设施大棚里满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休眠技术不断刷新樱桃上市日期,提升樱桃产业市场竞争力。”刘进喜欣喜地说,“我们借助休眠技术精准调控樱桃生物钟,实现大棚樱桃在春节前上市,从1月到6月半年多时间里采收销售。”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汇聚”,让新安樱桃彻底摆脱“靠天吃饭”困局,不仅能够早上市,抢占商机,而且提高了产量品质。
链式集群式发展
“抱团”提升富民产业竞争力
新安的“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新”,还是三产融合的“新”。
天兴生态园樱桃种植只是新安县樱桃产业的一个缩影。
为补齐丘陵地区耕地少的短板,新安县统筹城乡规划布局,集中连片种植樱桃10.2万亩,有9.2万亩在千年樱红农旅融合片区,该片区涵盖磁涧、五头、仓头三个乡镇。
“在集中连片布局基础上,促进樱桃产业链式集群式发展,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带动农民增收,新安县千年樱红农旅融合片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以园区内天兴生态园、益民控股、易发农业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升级,通过深挖千年樱桃文化,打造集种植、加工、交易、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樱桃+农旅融合’产业链。”新安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冯小芬说。
“目前,樱桃协会已有70多个会员。”新安县樱桃协会会长、天兴生态园负责人刘现宽说,“我们正以‘小樱桃’撬动‘大产业’,力争打造千亿级樱桃产业集群,让新安樱桃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