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延链条 增效益 校企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言深壹度 2022-08-30 作者:admim 点击量:

 

 

“这一段天旱,辣椒不能缺水,如果下雨不能缓解,一定要想办法浇水......”8月28日一大早,范县万鸣产业园的负责人王银达,又接到了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涛博士的电话。

“好的,张博士,现在已经下起了‘及时雨’,旱情有所缓解,我们随时准备着想办法浇水......”王银达在电话中说。


如今,万鸣产业园里100亩朝辣椒长势喜人,已经到了收获的关键时期,食用菌也也在加紧紧种植中。这是河南农业大学与范县校地企合作的成果。

范县地处黄河下游“豆腐腰”的核心地段,得益于上游小浪底等工程和沿岸控导工程充分发挥作用,黄河从泛滥成灾的“害河”变为滋润万亩土地的“利河”,让范县具备了丰富农业资源优势。除了朝天椒、食用菌外,范县还有优质水稻、水产、瓜菜、林果、中草药等。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以“范县大米”为例,为做优、做强、做响“范县大米”品牌,范县以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为当地主导龙头企业,打造高端绿色特色稻米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特色大米种植规模10000余亩。

靠品质打开高端销路,带品牌拓宽小众市场。渐渐地,“范县大米”不仅在河南有了名气,还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场,也成了电商市场的新宠。庆丰农业总经理王明喜介绍,现在正在跟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对接,如何科技赋能,把“范县大米”与食用菌、朝天椒等结合,做成“辣椒米饭”、“茶树菇米饭”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送上天,他也想到了河南农业大学。

于是,借力借智谋发展,作为范县企业的代表,王银达和王明喜走进了河南农业大学“取经”。在8月25日河南农业大学与范县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座谈会上,他们与范县政府、农业农村局和乡镇负责人一道,围绕范县发展定位、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企业目前需求等,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乡村振兴,如何既保粮食增长、产业兴旺,又调优结构、延链增收?”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范县杨集乡党委书记杜曙光和颜村铺乡党委书记陶强抛出了一样的问题。

果、蔬、花、茶是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特色。该院院长孙守如、党委书记杨喜洲、教授马长生、郑先波等纷纷建言献策,通过校地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特长优势,藏粮于技,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助力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打造“渔米范县”。

如何把原料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品牌?河南省农业科学研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康逸博士建议,现在是供大于求的时代,必须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围绕大健康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瓶颈为抓手,解决营养和丰富的问题,真正为企业提质增效,为当地产业链延链增值。

“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基础研究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基地建设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地方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锟表示,河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厚积薄发,把专家教授们的理论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我们抱着学习和释惑的心情而来,收获颇丰,获益良多。”范县副县长赵贵军说,范县已经形成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范县将努力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好的环境,为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合作提供有效保障。

据悉,今年9月22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将在范县万鸣产业园挂牌,更好地把高效科技资源引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力争把万鸣产业园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为现代农业助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