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专题报道
【我和我的祖国】汪 强:从贫困到帮扶贫困 我伴祖国共成长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2019-10-15 作者:汪强 点击量: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农大为进一步营造喜庆的氛围,凝聚全校师生奋进力量,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作用,坚持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主题,特别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希冀以此讲好农大好故事,传播农大好声音。今天专题报道推出第八期:《汪 强:从贫困到帮扶贫困 我伴祖国共成长》。  

  1979年,建国30周年,我出生在南阳市淅川县的一个深山沟里,家乡四周都是山,需要翻越四座大山,走过四十多里地的山路才能到达乡镇,再走三十多里地才能到达县城。上初中之前没有去过乡镇,上高中之前没有去过县城,但从学校的教科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的山山水水,看到了世界的五彩斑斓,虽然那时候的生活很贫困,但在精神上我并不贫穷。
  1999年,我考入河南大学计算机系,成为村子里第一个进入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从此我走出了大山,享受着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为自己带来的成长和快乐。大学毕业后,我凭着出色的现场教学表现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老师,之后又读了郑州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儿时的梦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首过往,对比小时候的生活,更能深切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一个强大国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八十年代的山区,教育仍然很落后。与如今的幼儿园、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智力开发教育等等丰富多彩的教育不同,在八岁那年,我直接进入了小学一年级。当年我们一年级只有一个班,总共7个学生,我们7个小伙伴共同在那大山深处的校园里度过了小学的五年。

小学毕业照(后排左一)

小学毕业照(后排左一)

  至今仍清楚记得,那时的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刮风了,老师们就拿一块布挡着。在寒冬腊月的晚上,我们点着煤油灯,和老师一起围在教室中间的火堆旁,跟老师交流,听老师讲作业。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我们的老师都是当时的民办教师,带着我们像带孩子一样给我们传授知识,讲一些他们也不太清楚(后来跟老师交流才知道)的汽车、火车、飞机以及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当时村子里很少来汽车,每当偶尔来了一辆进山拉货的拖拉机时,校长就会让我们停下课,前去观看,按现在的话讲,算是一次实践体验课。从教科书中,我慢慢了解到了外边的世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使我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上学,我要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看一看高楼大厦、汽车、火车、飞机,如果能亲自体验一下,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儿时的梦想也就这么简单。

和已经辍学的伙伴合影(中学时,右一)

和已经辍学的伙伴合影(中学时,右一)

  我上初一时,小学的7个小伙伴只有4个还在继续上学。到了初二,剩下2个。到了中招考试,只有我一个参加。小伙伴们一个一个都辍学了,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而我们家因父亲是一名匠人,靠用竹子编制农用家具有一些微薄的收入,情况稍好一些。为了我们姐弟三人上学,每到开学时,父亲都要东挪西借为我们筹集学费,而母亲总是靠卖点鸡蛋给我们准备一些生活费,政府每年也会给有孩子上学的家庭补助一些粮食,就是在那样一个艰苦的年代,我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高考报志愿时,我果断地报了师范专业,我想当一名老师,通过教育改变大山里孩子们的命运。
  今年,我整好40岁。我的孩子也正在读小学,看着他们幸福的生活,我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伟大祖国发生的巨变。每当想到这些,我都不自禁地既骄傲又自豪。

教书育人要脚踏实地 立德树人从小事做起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充满着爱和责任的职业。2003年7月,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河南农业大学,成为了一名专业课教师。小时的梦想一朝实现,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我所从事的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敢怠慢,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从286、386到i5、i7处理器的硬件发展,从早期Dos、windows操作系统到Android、Aurora移动操作系统,从单机计算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而这根本停不住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不也正是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表现吗?

指导学生上机实验

指导学生上机实验

  工作十几年来,我也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课堂教学之外的创新能力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教书的同时,我也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从2009年开始,先后指导学生参加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赛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每当学生获奖时,我也会激动得夜不能寐。记得2009年12月带领学生在北京参加全国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赛,比赛是在7号进行,比赛的结果在当天夜里24时左右公布,我和学生一直等到结果出来还没睡觉。当获知得了“一等奖”时,我和学生都激动地跳了起来,这不知是用多少个不眠之夜和辛勤汗水换来的。

学生竞赛获奖合影(中)

学生竞赛获奖合影(中)

  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也是我的教学特色之一。在我担任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创新创业作为了课程教学特色,班里的学生要按兴趣分组,撰写一份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我会从他们的讨论中筛选“金点子”项目;对于好的“金点子”项目,我会指导他们尝试运营和推广,从中再选出“金种子”项目;对于具有社会价值的“金种子”项目,我也会亲自参与指导和推广,努力把项目变成“真金子”项目。 “一枚有身份的鸡蛋”便是我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的一种技术创新。有了平时的积累,我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在南阳淅川参加扶贫时,把我带领学生研发的“指纹标签”技术加以推广,建立了“花崖”溯源直播电商平台,在家乡的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校园和学生交流创新创业(中)

在校园和学生交流创新创业(中)

  除了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立德树人”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所以,我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这些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后,又重新担任了新一届学生的班主任。虽然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但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成就感。班主任既像学生的家长又像他们的兄长,学生进步了,他们高兴我也很欣慰;学生比赛得奖了,他们兴奋我也激动。对于班主任工作,我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还要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入学的第一次见面会,我都会给他们强调,做人和学习一样重要,首先学会做人才能够学会做事,这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通过到宿舍和他们聊天,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进行引导。记得我带计科2009级1班的班主任时,我家儿子一岁多,经常晚饭后带着孩子就到他们宿舍交流,我把跟他们的交流融入到了我的生活,班主任工作轻松又快乐。

新时期新梦想 乡村振兴为家乡助力

  我的家乡南阳市淅川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要自然保护区,家乡风景秀丽,环境幽美。虽然改革开放后,家乡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当地没有多少大的产业,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仍然靠少量的土地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很多人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进入新时代,我们都在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努力奔跑,向着“两个一百”目标迈进。而我的家乡如何发展,乡亲们如何摆脱贫困过得更好?每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为合作社挂牌(左三)

为合作社挂牌(左三)

  有了梦想就要行动起来。2017年5月,作为河南省的一名科技特派员,我回到家乡南阳淅川扶贫,对接了家乡的一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主要从事散养土鸡和土鸡蛋的养殖和销售。通过跟乡亲们的交流,我很清楚合作社需要的不仅是养殖生产,更重要的是产品销售。因此,我就结合自己的专业,为这次扶贫制定了目标:一是为合作社构建产品的溯源监控系统,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二是帮助合作社创建品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为此,我带领学生研发了基于“指纹标签”的农产品溯源直播电商平台,并为合作社创建了“花崖土鸡”品牌,“一枚有身份的鸡蛋”便是这个技术应用的俗称。我们在每家养殖户中都安装了网络监控,通过物联网和云直播技术把养殖监控和我们所开发的溯源直播电商平台进行了对接,使用微信扫一扫鸡蛋上边的指纹标签,便可追溯到鸡蛋的养殖农户,并可查看农户家的养殖监控,同时可直接下单购买。

和淅川花崖合作社负责人讨论合作社发展(右一汪强)

和淅川花崖合作社负责人讨论合作社发展(右一汪强)

  溯源直播电商平台一上线,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扶贫的“指纹蛋”以自媒体式的方式开始不断向外扩散,这使我感到非常兴奋。为了配合线上销售,我又指导合作社建立了社区团购、线下配送等销售模式。为了打响知名度,我和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起跑市场、做推广,寒冬腊月守在郑州的各大社区门口,向市民推广介绍我们的特色产品,至今想起,仍是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但我觉得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只有每个人把身边能做的事做好了,才能汇聚成祖国发展的大变化。经过不懈的努力,养殖农户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我们的品牌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越来越多,产品销路越来越广。仅2018年,我们就帮助合作社农户增加收入130多万元,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这是一个肯奋斗就会有收获的美好时代。我们的溯源直播电商平台被合作社应用后,得到了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乔尚奎司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朱良才、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文慧和我校领导等都对溯源直播电商平台的科技扶贫创新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也激励我不断更新技术、拓展平台内涵,希冀为更多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向省人大李文慧副主任介绍溯源直播电商平台扶贫效果

汪强(前排右2)向省人大李文慧副主任介绍溯源直播电商平台扶贫效果

  新中国成立30周年,我很幸运的出生在开放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学习成长。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学,我从一个大山深处的懵懂娃,成长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高材生。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立德树人,默默奉献。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依然 在讲坛上教书育人,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光和热!

  人物简介:汪强,男,1979年生,河南南阳人,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师,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厅级以上奖励10余项,编写教材5部,发表学术及教学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软件新产品5项,获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6项。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河南农业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赛事,指导学生连续7年获得国家一等奖。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