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指出,要遵循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农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意见》强调,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在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同时,增设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进一步拓展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空间;进一步明确农业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与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与执业兽医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减少重复评价。
《意见》明确,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注重考察农业技术人员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贡献,将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
《意见》提出,要创新评价机制,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组评价,畅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渠道。促进评价与使用相结合,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激励优秀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政策解读,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记者 侯馨远)
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农业农村部人事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对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能够激励和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强化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1986年建立的农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度,对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职称制度存在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改革和完善。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意见》的出台,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
三是统筹推进“三农”发展的内在要求。机构改革以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责任务由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向统筹推进“三农”发展拓展,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意见》的出台,有利于鼓励和吸引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意见》起草出台的过程?
答: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为做好《意见》研究起草工作,两部门专门研究制定了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收集整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讲话、论述及批示,梳理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中关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调研论证,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意见》征求意见稿。2019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就文稿征求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各方面反馈意见情况看,《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措施针对性较强,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农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和基层实际。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两部门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19年10月,《意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问:为什么继续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正高级职称?
答:《意见》明确,在农业系列增设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同时,继续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正高级职称,面向长期在县乡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和各类涉农企业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主要考虑:一是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开展10多年来,获得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在带动农业技术人员增强业务素质、提供技术支撑方面效果明显。二是明确面向基层一线开展评审,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畅通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渠道。三是设置正高级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的同时,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既有利于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人才的分类评价,又有利于推进各类农业技术人才的交流融合。在调研过程中,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也普遍希望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问:《意见》在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方面还有哪些突破?
答:在《意见》起草过程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了以下针对性改革举措。
一是完善专业设置。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明确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设置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水产、畜牧、兽医、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村合作组织管理等专业。同时,为促进评审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动态调整。
二是畅通评价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农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渠道。
三是下放评审权限。农业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组织评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不再统一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另外,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地市或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评价自主权。
四是建立绿色通道。对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重大灾害处置及农村改革各项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或急需紧缺的优秀农业技术人员,放宽条件限制。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是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明确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可视同具备助理兽医师职称,减少了人才重复评价。
六是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农业农村领域,适当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方式,增加基层人才供给。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激励优秀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问:对《意见》贯彻落实有哪些要求?
答: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任务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各地要根据《意见》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二是结合实际,稳慎推进。要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三是加强宣传,营造环境。要合理引导改革预期,积极回应农业技术人员关切,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