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魏静敏
6月27日,细雨蒙蒙,在新县泗店乡罗成寨草莓庄园的草莓育苗大棚内,负责人周厚江正俯身梳理匍匐茎。“周老师,今年这中莓香玉苗长势很好,需要控旺吗?”他拨开一棵棵幼苗,向身旁的专家请教。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草莓育种栽培岗位专家周厚成随即给出专业建议。
眼下正值草莓匍匐茎大量发生的关键时期,周厚成带领由信阳农林学院楚宗丽、李亮杰、董向向等组成的技术服务专家团,走进新县多个乡镇草莓种植园区,开展“田间课堂”技术指导活动,以实操教学的方式,为莓农送上科学种植“锦囊”。
对于子苗管理,专家团现场示范指导,强调要及时将匍匐茎向垄面牵引整理,并用压苗叉固定,避免交叉重叠或爬入垄沟,为子苗扎根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根据子苗密度和植株高度,当前要逐步进入控制旺长管理阶段。”周厚成提醒,当每亩苗数达到3万株左右时,需要采取摘除老叶、适当干旱、化控等措施,每15天左右摘除一次老叶和病叶,每株保留2—3片叶使子苗健壮。
关于田间管理,楚宗丽提出,严格控制密度是促进植株老熟的关键。当前也是炭疽病高发期,对于长势过旺、嫩绿细长的秧苗,建议提前喷施戊唑醇等生长抑制类药剂,防病同时促使秧苗矮壮老熟,增强抗病能力。
针对育苗田病害防治,李亮杰总结出“头轻尾重”的用药规律:以夏至为界,后期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用药频率、剂量,合理控制药量。同时,专家团强调病害防控要做到“三结合”,即合理复配保护性、治疗性及细菌性病害杀菌剂,并列举常用药剂,为种植户提供详细用药指南。
罗成寨草莓庄园是以草莓为主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家标杆性园区。园区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应用,先后引进中莓香玉等“中莓”系列草莓新品种、中猕2号猕猴桃、阳光玫瑰葡萄等。草莓超高垄栽培模式由于省工、病虫害少、方便采摘等优势,2023年开始在园区应用。针对超高垄草莓种植大棚土壤消毒难题,专家团推荐使用辣根素新型安全土壤消毒剂,并详细讲解操作流程:先施用腐熟有机肥,再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密封,通过原滴灌系统将辣根素兑水250公斤注入,确保渗透深度达25—30厘米,消毒时间满一周即可。
“以前全凭经验,现在专家教我们看苗情数据,用科学方法管理草莓育苗,苗子质量比以前好多了!”种植户杨易鸣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当地莓农在专家指导下,从传统种植者逐步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