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高油酸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示范”通过河南省科技厅专家组验收。据了解,专项执行期间,累计推广育成花生新品种3300多万亩,每亩增产10公斤,其中高油酸花生300多万亩,累计增加花生荚果3.3亿公斤。
我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6%,总产量占全国的33%。但是,长期以来,我省花生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短和竞争力弱等问题。针对我省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项目组在专项执行期间,建立起一批花生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平台,对我省保存的1098份花生资源和从国外引进的30份高油酸种质进行全面鉴定评价,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研究新的高效育种方法,提高高油酸花生品种育种效率,创制出优质高油酸新种质100余份,育成高油酸花生品种9个,使我省花生高油酸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油酸花生具有早熟、丰产性好、货架期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花生营养价值日益被重视,我省积极扩大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持续开展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生产示范创建,满足市场对高油酸花生的需求。按照推进优质花生发展的总体要求,项目组研发和集成了高油酸新品种产业化配套技术,育成的豫花37号、豫花1760等高油酸品种实现大面积推广,豫花37号已成为河南主导花生品种之一,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190多万亩。
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省优质花生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生产,显著提高了花生种植效益,对促进我省花生主产区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