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群众反映、电话调研和实地考察,2020年春播花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前期低温多雨,苗后至今长期干旱,花生病虫害较往年形势更为严峻。具体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气候异常,传统时令播种风险加大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句俗语在2020年已不再适用,河南省气温犹如过山车,忽高忽低,4月1日-3日,最高10-16度,最低-5至-2度;4月10日-12日,最高8-16度,最低-3至-2度;4月16-18日最高15-19度,最低0-5度;4月20-23日,最高13-16度,最低-8至-5度。4月28日后最低气温才维持在10度左右,平均温度达到了花生正常出苗的需要(平均温度常规花生≥15度,高油酸花生≥18度)。
二、种子带菌率高,播种质量低,死苗烂种现象严重
除部分未精捡的种子外,外观看起来良好,剥开种衣后,发现胚及附近的部分胚乳已褐变,通过部分种植户送样的抽检,此种情况约占4.5-9.2%的比例。
播种过深,容易导致闷种、烂种。一方面是由于播种机械使用或调试不当,另一方面,则是农户根据往年“旱天播深”的经验所致。
三、种子处理不当,存在药剂滥用现象
由于药剂成本及登记证的问题,商家售卖农药很多为单一杀虫剂拌种或不同药剂组配,由于耕地有限,连年重茬地块病害加重,加上种子带菌等因素,遇低温多雨更亦导致病害加重,因此,目前加杀菌剂拌种现在几乎必不可少。个别商家由于利益驱动及解释不到位的原因,售卖一些超范围使用肥料或调节剂(如某肥推荐使用仅为叶面喷施)导致农户拌种后,花生不生芽、苗后不长、生长点受损死苗。
四、刺吸式害虫隐蔽性强,容易忽略防治
由于长期干旱,蓟马在花生上的为害极其严重。据5月31日原阳调查,花生上的蓟马单株虫量达20头以上,新老叶片受损严重。农户只见花生叶片受损但看不见虫,都以为是病害(类似病毒病皱缩症状,见蓟马为害症状图)。
五、除草剂不规范使用现象普遍
人力及传统施药方式的问题导致低水量(通常是15-30公斤/亩)高浓度喷施除草剂现象比较严重,而除草剂登记使用剂量的推荐水量一般为亩用45-60公斤。在花生田封闭使用除草剂的时候,也存在跨范围使用或盲目混配施药的现象,烟嘧磺隆、2,4-D等除草剂严禁在花生田使用。麦田超量使用的除草剂残留,亦会造成花生不生根、苗黄不长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对春播花生当前管理,及夏播花生播种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春播花生及时管理,防治病虫害
1、刺吸式虫害(主要是蓟马)推荐防控药剂:噻虫嗪(或啶虫脒)+阿维菌素(或甲维盐)+高氯。
2、苗病及时防控:未拌杀菌剂或未能有效防控苗期根、颈腐病的田块,多菌灵/丙森锌/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上述药剂最好轮换组合使用,喷施花生根茎部及地面。
3、苗后除草及药害解救措施:封闭除草效果不好或麦套田块,苗后除草剂推荐禾阔双除配方:精喹禾灵+氟磺胺/灭草松(苯达松)/乙羧氟草醚,上述组合1-2次。推荐剂量兑水30-60公斤整田喷施,土壤墒情好的时候可以兑水少些,但不能少于30公斤,用自走式或大型打药机效果更好,喷施均匀度好、效率高。对有药害的田块,喷施芸苔素内酯或萘胺缓解,并及时追肥,促苗生长。
二、夏播花生播种及苗期病虫害防控
1、灭茬整地:麦收后及时灭茬,粉碎秸秆,喷施木霉制剂,然后深翻(30cm以上)整地。
2、种子处理(杀虫剂+杀菌剂病虫一体化防控)推荐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毒死蜱+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多菌灵,上述药剂选择混配或采用市场上2元或3元复配制剂拌种。
3、起垄种植:起宽垄高垄,垄上播种、封闭除草一次性完成。播种深度3-5cm。目前多地天旱少雨,尤其是豫南严重干旱。有条件浇水的,建议播种后,于垄沟内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封闭除草剂:精喹禾灵+乙草胺(二甲戊灵或噻磺隆)。
4、苗后及时防治蓟马,药剂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