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收获后,窖藏管理是关键。入窖后要保持适宜温度,薯块在贮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0℃~14℃,低于9℃则易受冷害,高于15℃则呼吸作用旺盛,致使薯块发芽、重量减轻、品质下降。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薯窖的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薯块入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为刚入窖时外界气温高,薯块呼吸强度大,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热量,致使窖内温度升高、湿度增大。这就给薯块发芽、感染病害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带病的薯块由于病菌侵染蔓延,造成薯块大量腐烂,俗称“烧窖”。如果温度适宜,薯块只会发芽不会腐烂。在薯块入窖30天内要经常注意窖内温、湿度的变化,加以调剂。入窖5~7天前为了促使伤口愈合,窖温保持在15℃~18℃,注意不要使窖温上升到20℃以上,入窖5~7天后,窖温不超过15℃,最好控制在12℃~1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中期。薯块入窖后30天至来年立春前后,以保温防寒为主。这个阶段气温低,薯块呼吸强度弱,放出热量小,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注意当窖温下降到12℃~13℃时,即开始保温。如封闭口与通气孔,在薯堆上盖干草或草苫(兼防冷凝水浸湿薯块,以防受湿害),如严冬窖温降低到9℃~10℃,视窖温应适当加热增温。
后期。立春至出窖前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变化无常,时有寒流,由于薯块长期贮藏,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减弱,经不起窖温过大的变化,受不了低温的侵袭。所以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窖口与通气口,要保持窖内温度在12℃~14℃,相对湿度不低于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