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农业科技>农业技术>园林园艺
葡萄褐斑病防治莫忽视
来源:农业科技报 2020-03-11 作者:admin 点击量:

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地多有发生,病状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 
  有些品种病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小褐斑病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点发病出现黄绿色小圆斑点并逐渐扩展为2~3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部逐渐枯死变褐进而茶褐,后期叶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霉层。 
  侵染及发病规律 
  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北方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染,造成大发生。在江苏、浙江、上海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8月。小褐斑病的发生与褐斑病相似。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源。 
  2.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 
  3.喷药防治。发病严重的地区结合其他病害防治,6月份可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可喷5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百菌清或8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喷1次药。65%的代森锰锌在某些葡萄果实上有药害,北方更明显,使用浓度应在1000—1200倍。 
  4.合理施肥,科学整枝。增施多元素复合肥。增强树势,高抗病力科学留枝,及时摘心整枝,以通风透光。(侬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