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为羊鼻蝇幼虫(即羊蝇生的蛆)所引起。当鼻蝇蛆寄生在鼻腔和鼻赛内时,因为刺激引起发病。
(2)传播途径羊蝇专喜在羊的鼻孔四周产幼虫,以后幼虫自动爬进鼻腔内生长发育,也可进入和鼻腔相通的各处。幼虫在鼻腔中寄生的时间由一至十个月不等。寄生的数目亦多少不定,有的羊可以寄生130多个。待到春天幼虫落地成蛹,羽化成虫,循环感染。
(3)症状:①炎症初期,流出大量清鼻,以后由于细菌感染,变成稠鼻,有时混有血液。②患羊因受刺激而磨牙切齿。因分泌物粘附在鼻孔周围,加上外物附着形成痴皮,致使患羊呼吸困难,打喷嚏,用鼻端在地上摩擦,咳嗽。③结膜发炎,头下垂。④当幼虫在额窒中不能返出时,可刺激额窒发炎而引起假晕旋病。
(4)诊断主要根据症状观察。如在大羊群中普遍有症状时,可以作尸体剖检,找出幼虫,进行确诊。
(5)预防根据不同季节鼻蝇的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夏季尽量避免中午放牧。夏季羊舍墙壁常有大批成虫,初飞时,翅膀软弱,不太活动,此时可进行捕捉,消灭成虫;春季注意杀死从羊鼻内喷出的幼虫,将其杀灭。
(6)治疗按照羊鼻蝇幼虫的具体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羊鼻蝇幼虫还未钻人鼻腔深处时:给鼻腔喷人药液,杀死幼虫。
将羊仰卧,将头平放地上,固定不动,将药液喷人鼻腔20~30毫升。再用同法向另一鼻孔喷射一次。喷射完毕,立即放开,扶羊起立,一般羊起立后打喷嚏,即喷出许多幼虫。末被喷出的幼虫也被药液杀死。治疗时期应在秋末羊鼻蝇绝迹时开始,太晚了幼虫即长大,进入额卖内,药液就不容易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