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腐穗病、丝核菌穗腐病、青霉穗腐病、粉红聚端孢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等。
其中,玉米腐穗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损失严重。从果穗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果穗病部苞叶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贴在一起贴在果穗上不易剥离。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果穗全部或部分生出浅红色霉状物,使籽粒发霉,多发生在收获后的果穗上,遇有秋雨连绵的年份也可发生在田间。
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病部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引起穗腐,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还可侵染叶片、叶鞘及苞叶,病斑较大。
农业防治: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防止鸟害。
玉米生长后期(7~8月)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扩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玉米吐丝授粉期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苞叶晒籽粒措施,能有效防止田间病情的扩展,注意不要扭穗柄,以免影响籽粒灌浆。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便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实行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早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肥料,减少土壤病菌。
药剂防治:对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向穗部喷药,常用药剂有5%井冈素水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玉米青霉穗腐病:70%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对青霉穗腐病防效显著。
玉米小斑病T种穗腐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