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 冯玉龙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蛾类,对玉米、甘蔗等作物危害极大。2019年,这种害虫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草地贪夜蛾依然呈现重发态势,这种害虫不仅传播速度十分快,破坏力也极强。
在疫情保卫与全球预警下,如何守住作物安全成为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为此,由农业科技报主办、杨凌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协办的中国·杨凌农科城“强农APP农科云课堂”直播农技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植保专家仵均祥做客直播间,就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进行深入解析,让广大农民朋友及时了解草地贪夜蛾的扩散情况,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防范。
别看它小,危害可不小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幼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它们的食性习惯,通常会各自找到一片新叶。幼虫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们变成蛹。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约10-12天。成虫的寿命约为12天,该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仅为30天。
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
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散播至非洲、亚洲各国,并于2019年1月份出现在中国大陆26个省份(含台湾),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自草地贪夜蛾传入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将它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进行防治。它们有极大的需食量,且群体庞大,一旦发展起来,危害巨大。
据2019年统计,全国1600万亩粮食作物及杂草受到草地贪夜蛾危害,其中仅玉米就占比98.61%,所以,我国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面应把玉米作为重中之重。”仵均祥教授严肃的说。
积极防治需重视
据仵均祥教授介绍,草地贪夜蛾属于迁飞性害虫,在我国的危害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越冬区”、长江流域的“迁飞过渡区”、二次迁飞至华北和东北的“重点防范区”。所以,如果在“越冬区”做好越冬虫源的防治工作,可以极大地减轻第二年的防治压力;在“迁飞过渡区”做好监测防治工作,可以避免大量的虫源向“重点防范区”转移发生,从而更好地保证粮食产量。
农业农村部针对草地贪夜蛾虫害提出“保苗、保叶、保穗”,说明草地贪夜蛾在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时期都会造成危害。各地政府植保部门,应加强田间普查监测,密切关注玉米等作物的发生情况,做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上下联动,协调沟通,一经发现,第一时间向上级业务部门及相关领导做好汇报,争取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同时,发动广大农业战线工作人员做好测报,并指导老百姓做好防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搞好乡镇、村组干部及农户技术培训。采取“早发现,早用药、早扑灭”的防控策略,采用重点区域统防统治,一般区域农户为主的防治的方法坚决遏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将草地贪夜蛾幼虫扑灭在低龄阶段,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可防可控莫担忧
“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对草地贪夜蛾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它虽然危害大,但我们也不要害怕,因为从去年的防治效果来看,它的危害是可控的。同时,我们国家有多年防治粘虫的经验,且具备防治技术和植保能力。但是我们也要重视它,草地贪夜蛾作为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在国内外有多年猖獗危害的教训,所以我们要足够重视,做好成虫监测,一旦发现,及早灭杀。”仵均祥说。
农药防治作为最直接、最基础的手段被放在防治方式的第一位,是关键,也是保障。与此同时,在生物防治方面,仵均祥教授团队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他说:“在2019年11月份,我们在陕西省兴平县的农田中采集到25头草地贪夜蛾幼虫,其中17头在自然条件下被白僵菌和绿僵菌寄生,并导致幼虫的死亡。所以说,它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天敌的存在。”但生物防治效果较慢,对于此次突然爆发的草地贪夜蛾灾害,应急化学防治是极有必要的,做到及时、有效、快速地控制,避免成灾。
6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荐了25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应急化学药剂,其中单剂17种,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复配制剂8种,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
《通知》为此还提出一系列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药剂,推荐给农民使用;加强应急用药监督管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督促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生产销售台账,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并依法严肃查处涉嫌假冒伪劣行为,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强化应急用药指导服务。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加大培训力度,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用药产品,科学确定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严防长残留农药造成农残超标;加强使用安全风险和药效监测,一旦发现作物药害、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农业农村部; 限定应急用药使用时间。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控实际需要,暂定应急用药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
因此,各级政府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病虫危害风险,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
仵均祥,男,1961年2月生,陕西凤翔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陕西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仵均祥教授负责并主讲的“农业昆虫学”、“昆虫学概论”课程先后获得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飞来横祸——迁飞性害虫发生与防治”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他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参编(译)专著、科普书籍6本,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奖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技术专利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