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城县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县3291.32公里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进村入户、连通城乡,推动当地旅游业、中药材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蓬勃发展,超10万名群众吃上“特色产业饭”。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张中坡 刘文举
几场秋雨过后,方城县博望镇万亩黄金梨进入采摘销售期,农户在田间地头完成采摘、称重、运输,产销无缝对接。
“最近是黄金梨销售旺季,每天货车进出不断,路修得好,果子销路也更顺畅。”9月15日,博望镇黄金梨收购点负责人苗金珂说,其收购的黄金梨还通过国际贸易远销印度和欧美等地。
博望镇是方城最大的黄金梨种植基地,全镇38个村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2.3万亩,年产值超2亿元。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一头连着致富桥梁。近年来,方城县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目标,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县3291.32公里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进村入户、连通城乡,编织出群众美好生活新图景。
从“通行路”到“振兴路”,农村路网激活发展新动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之地,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广阳镇三贤村7公里旅游公路,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等乡村游业态应声而起,景点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我们露营地就开在路边,今年暑期一天最多接待了二三百人。”三贤山露营基地负责人朱进超说。
早在2017年,方城县已实现硬化道路“村村通”。在此基础上,该县紧扣特色产业、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累计投入13.2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42.9公里,重点打造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199.6公里,推动当地旅游业、中药材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蓬勃发展。
如今,小史店镇红薯制品远销国内外,柳河镇段庄村木瓜、杨集镇尹庄村软籽石榴、四里店镇余庄村蚕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