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时间:9月10日
地点:伊川县白沙镇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
天气:阴
临近秋收,伊川县白沙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里,正处灌浆期的谷子长势喜人,谷穗渐满,纷纷开始“低头”。
100亩的农田被分成四个方块,分别种植了中谷25、豫谷101、郑谷678、洛谷8号,四个谷子品种都是科研院所精心选育的优质高产品种,也是当地广泛种植的品种。
基地负责人、洛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李波介绍,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同时,基地专门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采用宽窄行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将谷子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让基地成了当地种植户竞相观摩、学习的榜样田。
从多种品种的试验示范,到优选品种的生产,在省市县专家和当地农技推广人员的努力下,基地谷子长势良好。
不少来参观的种植户和企业代表,却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就在基地中间位置,有一块儿长势不佳的谷子田,有的谷子甚至尚未抽穗。
在一片逐渐金黄的谷子田里,绿油油的谷子显得格格不入。“都这时候了,这块儿估计长不成了。”不少参观者说。
然而,就是这样看上去减产甚至绝收的谷子,却能给我省秋粮生产带来惊喜。
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研究员李君霞说:“这是我们专门在此开展的谷子播期试验。”
一般来说,我省谷子种植会在6月播种,而在试验田里,采用了不同的播期:从6月15日至8月5日,每隔10天播种一块儿,并分别种植不同的谷子品种。
李君霞用两个词道出了原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产量。她解释说,河南秋粮生产,容易遭受旱涝灾害,干旱时,播种难、播期推迟,易死苗,往往需要重新播种;涝灾时,谷子、绿豆等可以作为补种作物,弥补秋粮损失。
“谷子虽然生育期短,但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最晚啥时候播种,产量又如何,这需要田间试验数据。”李君霞说,谷子播期试验就是为了摸清时间和产量数据,从而为秋粮灾后补种提供科学的方案,测算补种谷子的投入产出比等数据,发挥谷子的灾害减损作用。
伊川县之外,李君霞团队还分别在安阳、周口、南阳等地安排了田间试验,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得出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从而做好秋粮灾害减损准备。
“将来,一旦秋季遇上灾害需要补种谷子,我们可以依据田间试验数据,快速制订科学的种植方案,同时可以预测产量等数据,这是应对旱涝灾害频发的必要准备。”李君霞说。
播期试验的谷子田,看似参差不齐,但这种“低产田”,对保障我省秋粮生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