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淮滨县正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延链条,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本报讯 (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尹小剑 李振阳 通讯员贾晗)初秋薄雾中,淮滨县期思镇芡实种植基地一片繁忙。连片的芡实塘波光粼粼,种植户身着防水裤,熟练地从水下捞起紫红色的芡实果实。车间内,工人们有序进行清洗、剥壳等初加工。
“咱这个品种叫‘薄壳苏三’,壳薄、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8月27日,种植户杨传伟边查看筐里刚采的芡实果边说,“我今年种了300多亩芡实,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一斤能卖二三十块钱,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淮滨县水域资源丰富,湿地生态适宜芡实生长。作为全国重要的芡实主产区,淮滨县芡实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覆盖多个乡镇,年产量约8000吨,初加工产品不仅销往多地,还通过深加工制成芡实粉、芡实糕等,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近2万农户增收,群众年收入达3亿元左右。
从水里芡实到田间草药,特色产业在淮滨县遍地开花。桂花街道猫爪草交易市场内,药香浓郁,农户与采购员热络交流。种植户张桂英说,这两年猫爪草市场需求量大,合作社一条龙服务,保底价回收还有溢价。她今年种了20亩猫爪草,收获将近3000公斤。
如今,淮滨全县猫爪草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通过建立“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形成“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的产业化栽培模式以及“科研+示范+推广”的服务模式,带动1000多户群众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淮滨县弱筋小麦也书写着“一粒麦”的增值故事。
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80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95%以上,年产弱筋小麦32万吨,产值达7.68亿元。淮滨县与五粮液集团共建25万亩可溯源原料基地,年订单供应量达6万吨。弱筋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加工弱筋小麦能力达25万吨,生产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3万吨,年加工产值超过23亿元。
淮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学强表示,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淮滨县正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延链条,推动农产品全链升级,未来将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更多地域品牌,深化三产融合,让芡实、猫爪草、弱筋小麦等特色产业,成为打开乡村振兴富裕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