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大豆玉米“手拉手” 复合种植双丰收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08-29 作者:admin 点击量: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冯佳志 通讯员 张文博 董乙洁

近期,沁阳市崇义镇南范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成功经验,在周围乡镇引发关注。这种模式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拓展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两种作物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并适宜机械化作业,还能实现地块内的年际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8月20日,记者走进南范村659亩标准化示范田,只见玉米挺拔葱郁,大豆生机盎然。“大豆玉米‘手拉手’实现丰产丰收”的奥秘,就藏在这科学的布局和精细的管理中。

“必须敢于尝试新技术,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尽管植保成本有所上升,但南范村党支部书记王向阳对这项技术带来的效益充满信心。

为打消农户顾虑,村里聘请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农户杜彩文说:“起初担心种不好,专家手把手教科学施肥、精准打药、调控滴灌,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

专家团队为南范村选定了最适合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添丰一号”和大豆品种“豫黄0311”。

南范村创新管理模式,划分种植网格,由网格员组织农户,统一播种、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割作业,这不仅节约了约20%的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在沁阳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支持指导下,南范村在示范田附近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种子加工及仓储基地。这座可存储800万斤小麦的“田头粮仓”,正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该仓储基地的建成,让收获后的作物可实现就近运输、筛选并存储。同时,基地还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可带动村民年增收约1.5万元。

“这相当于把仓库搬到了地头!”沁阳市乐丰种业销售经理张鹏伟算了一笔账,“运输距离大大缩短,每斤粮食省下2分钱运费。今年6月我们在此收购小麦800多万斤,就为村民节约成本约5万元。”

南范村通过技术创新引领生产变革、通过设施配套打通服务链条,不仅稳住了粮食生产,更拓宽了增收渠道,其探索的“深耕需求+科技赋能+组织保障+设施配套”的种植模式,为新时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实践范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