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怡然 见习记者 高磊 通讯员 靳小宁)8月3日,镇平县安字营镇白坡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各类抗旱设施正有条不紊地为秋作物“解渴”。与此同时,县植保植检站的农技专家深入田间,仔细查看秋作物苗情、土壤墒情及病虫草害情况,面对面为种粮大户和群众讲解高温干旱天气下玉米、花生的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当前镇平县玉米大部分处于抽雄吐丝期,主要病虫害包括棉铃虫、玉米螟、南方锈病和叶斑类病害,其中玉米南方锈病今年发生较早,后期气象条件利于其流行蔓延,需及时选用对症农药防治。”镇平县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李国军告诉记者,近期花生田甜菜夜蛾虫害严重,调查显示百墩平均虫量达200头,严重田块甚至超过3700头,种植户要抓紧在傍晚喷药控虫。
白坡村种粮大户杨青豪种植了1000亩玉米和200亩花生,他对专家制定的分区域、分种类、分环节秋田管理技术赞不绝口:“这些措施通俗易懂,让我明白高温天田间管理的重要性,我会按专家指导立即开展防治。”
据了解,镇平县今年秋作物种植面积达104.12万亩。面对持续高温且未来一段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气象预报,该县农业农村、农技、气象多部门迅速联动,组织农业技术小分队分赴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强化秋作物田间管理。
“持续高温不仅导致干旱和病虫害加重,还影响秋作物生长。我们已派出21支技术小分队深入各乡镇街道,指导秋作物管理,将抗旱浇灌与病虫害防控紧密结合,确保合理供水、应浇尽浇。同时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浇水避开午间高温时段,既防中暑又减少蒸发。截至目前,已开展现场技术示范40余场次,指导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余户,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镇平县植保植检站站长牛朝阳表示。
截至8月3日,镇平县已动用机井5732眼、大中小型水库13座、坑塘堰坝125个,投入各类抗旱机械5215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70.34万亩,为秋粮稳产增收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