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杨青
7月1日,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大洼村的彩虹西瓜大棚里,翠绿瓜藤上悬挂着浑圆饱满的西瓜,生机盎然。
大棚负责人毋斌说:“虽然彩虹西瓜的个头不大,每个平均三四斤,但皮薄如纸、甜度高、瓜瓤脆爽多汁,口感独特,出众的品质使其成为水果市场的‘香饽饽’。”
大洼村的这份“甜蜜事业”始于2021年。
2021年,经市场调研后,大洼村投资建设了2座现代化大棚,规模种植彩虹西瓜,由毋斌带领3位村民经营。通过精心管理和科学种植,效益显著。“我们每个棚产量稳定在3000公斤左右,平均每公斤能卖12块钱,一个棚年收益约3万元。”毋斌算着经济账。
彩虹西瓜的“走红”,让大洼村声名鹊起。“种植彩虹西瓜是大洼村探索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大洼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军坦言,“守着好山好水和红色文化底蕴,光靠传统种地不行,得找新路子。”
经过摸索,大洼村明确了“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的农旅融合模式。大洼村相继建设了15座标准化大棚,发展了150亩特色果园。每逢周末、节假日,前来太行山游玩或体验红色文化的游客,常被吸引到大棚采摘。这种沉浸式体验直接带动了彩虹西瓜销售,更拉动了农家乐、土特产销售,延伸了产业链。
为了让山里的“金疙瘩”变为村民口袋里的“金元宝”,大洼村在拓宽销路上下了大功夫。除了传统批发零售,大洼村积极拥抱互联网,开通抖音直播账号,搭乘电商快车。大洼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鹏是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网”的关键人物之一。
“我们线下巩固周边市场,线上通过电商、社群团购、直播带货等打响名气。现在彩虹西瓜不仅本地商超抢着要,还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消费者都能尝到这份‘甜蜜’。”李鹏说。
线上线下的火爆销售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在大洼村的彩虹西瓜包装区,工人们麻利地将检验合格的西瓜套上防震网套,装入特制快递箱发往全国。毋斌感慨:“现在种地,得看市场需求,要想办法把好东西卖出去、卖出好价!这才是让土地生金、村子兴旺的关键。”
如今,小小的彩虹西瓜已成为撬动大洼村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这抹绚丽的“彩虹”,映红了太行山深处这个小村庄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