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智能大棚里的“芯”希望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06-16 作者:admin 点击量: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黄琨

6月11日,许昌市建安区中原种业创新示范园内,67座智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螺丝椒青翠欲滴,大炮椒红艳饱满……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为辣椒整枝打杈,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温度恒定在28摄氏度,配合滴灌技术精准调控水肥,不仅节省了人力,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提高了不少。”示范园技术管理员晁红凡介绍道。通过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大棚能自动调节塑料膜和保温帘的开合,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

据介绍,大棚辣椒栽培是中原种业创新示范园的重点项目之一。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辣椒栽培可提前50至60天采收,搭配遮阳网越夏栽培,采收期还可延长两个多月。今年春季,园区集中展示了2400余个辣椒新品种,以“好种、好吃、好卖、好管”的特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前来观摩。

走进毗邻的瓜类种植区,繁茂藤蔓间,圆润饱满的西瓜、甜瓜错落有致,煞是喜人。“园区每年展示的瓜类品种有500多个,现阶段成熟的6个西瓜品种,凭借高甜度与强抗病性成为市场上的‘潜力股’。”示范园创办企业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双保说。

“以前去展会选种子要靠运气,现在家门口有这么多的新品种,可以自己看、自己尝、自己挑,选中后还有专家上门指导。”建安区五福农场负责人罗千贺说,他今年试种的“花魁”甜瓜不仅比传统品种早一周上市,而且口感清甜、汁水丰盈,市场价格也较为可观。

与大棚蔬果作物共生的,是该示范园的陆地蔬菜基地。在这里,郁郁葱葱的无架豆、鲜嫩欲滴的快菜、紧实饱满的甘蓝,与棚内的辣椒、瓜类形成互补,实现四季常绿。这些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由示范园全程把控,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截至目前,示范园已引进培育3万余个新品种组合,获得品种登记及鉴定证书227个,申请保护新品种146个,27项国内领先技术在这里落地。

“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总部研发、园区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的协同创新模式。”董双保介绍,公司拥有38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年研发投入约3000万元,通过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会,将新品种新技术打包送到农户手中。

据了解,自2023年落户建安区以来,示范园积极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和科学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和优良品种的就地推广。

“目前,示范园年均带动周边2万余人次就业,通过‘企业+农户’的订单模式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陈曹乡乡长张志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种子智能化加工包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种子“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