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董豪杰)4月21日下午,宜阳县韩城镇天气突变,大风中夹着凉意。河南鼎德智慧种业公司负责人麦海伟坐在办公室里,听着呼呼的风声,不时向外望去,期望中的降雨却一直未到。
在韩城镇,麦海伟一共流转了3000亩耕地。一个多月没有有效降水,麦田干旱。“不能等雨了,这几天一直在浇地。”麦海伟说。
在宜阳县这样的豫西丘陵旱作区,发生干旱不算稀奇事儿,但今年的干旱却令麦海伟十分头疼。去年冬季的大雪,让麦田墒情很好,开春后,苗情也非常不错,目前正是小麦抽穗期,却遇上了少见的高温干旱,对小麦生产非常不利。
麦田边,麦海伟蹲下身子用手丈量了一下,“才长这么矮,就已经抽穗了,旱的时间确实有点长了。”远远望去,喷灌设备喷出的水雾随风飘散,大风天气本不适合喷灌,但麦海伟说:“抗旱要紧,也顾不上了,水雾飘散了也没办法。”
丘陵区灌溉并不容易,麦海伟采取储水的办法,建设了一个300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将田间的井水抽出储存在蓄水池里,再通过管道浇灌。为了节水,他在田间安装了喷灌、滴灌等多种设备。
走到田间,麦海伟展示了一种简易的滴灌设备。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设计的设备,每亩成本不足100元,不仅能配合水带实现田间滴灌,还能够配合肥料使用,实现水肥一体化,非常适合丘陵旱作区的小面积麦田使用。
目前,麦海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水。按照测算,蓄水池的水量能够满足2000多亩麦田灌溉用,目前依然有800亩左右的麦田处于干旱却浇不上水。
“好在这些天大多是阴天,如果是晴天加高温,就更麻烦了。”麦海伟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浇水,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