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小麦春季怎么管?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02-11 作者:admin 点击量:

□本报记者 刘婷婷

眼下,全省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的植株生长旺盛期、肥水需求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通过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单产提升的重要时期。面对这一关键节点,今年春季麦田管理有哪些重点要点?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日前制定了2025年全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对已经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要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等方法,抑制分蘖过多滋生,控制继续旺长;也可在起身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预防后期倒伏,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公斤—10公斤。

对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要在开春后及早进行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避免浇水过早导致地温降低而延迟返青,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追施8公斤—10公斤尿素和适量磷酸二铵,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第二次结合浇拔节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8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

对群体适宜且生长基本正常的二类麦田,可在起身后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对于一类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至拔节期进行,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公斤—12公斤,以保苗稳健生长,稳穗增粒增重。对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

对无浇水条件的旱地麦田,可在返青后至起身期趁墒或趁雨雪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促分蘖早发快长。对豫南稻茬麦区和其他地势低洼麦田,早春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确保排水畅通,雨止田干、沟无积水,以利排水降渍防旱。

对冬季发生冻害麦田,可在土壤解冻后及时亩追施尿素8公斤—10公斤,缺磷地块亩追施氮磷复合肥15公斤左右,并在拔节期再根据苗情酌情追施适量氮肥或氮磷复合肥。

在小麦田间管理过程中,运筹肥水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抢抓时机开展化学除草同样不容忽视。

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时,选择无雨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驻马店、南阳、信阳、周口、平顶山等地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麦田,视田间草情选用唑啉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进行防除。以野燕麦、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唑啉·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防除;以节节麦、蜡烛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二磺·甲碘隆等药剂防除;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环吡·异丙隆、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等药剂防除;以雀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剂防除;以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灭草松、双氟·氯氟吡、双氟·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草相选择合适药剂混配使用。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在浇水后进行化除。

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麦播期间土壤底墒充足,播期总体较常年推迟5天左右,整地播种基础和出苗质量是近年较好的一年,加之冬前管理抓得早、抓得实,越冬期一、二类苗占比87%,好于常年同期,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狠抓抗灾减损工作更是当下不容有失的关键任务。我省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春季干旱、“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对小麦生产威胁较大。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在预报寒流来临前,对土壤暄松、透风跑墒且尚未拔节的麦田及时进行镇压,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提前灌水,尤其要适时浇好拔节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发生危害。每次寒潮过后2天—3天应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用灌水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进行补救。若发现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麦田,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麦田亩施尿素7公斤—10公斤,促其尽快恢复生长,最大限度减轻春季冻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