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科技育苗 汝阳红薯产销两旺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1-07 作者:admin 点击量:

□本报记者 黄红立 肖遥 王雪娜

“红薯也有传染病,一旦染上可吓人,亩均减产八成以上!”11月6日清晨,前两年还在外面做工程生意的刘正伟,眼下正坐在汝阳县中原红薯种业中心的办公室里,聊起红薯种植滔滔不绝。

汝阳是我省重要的红薯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汝阳红薯”的招牌越擦越亮,深受市场青睐。

但红薯在经济作物中单价偏低,种植与销售需要“以量取胜”。偏偏近些年来,汝阳的不少种植户面临着SPVD甘薯病毒等红薯病毒的侵袭,极大影响了红薯产量。“这种红薯病毒有潜伏期,一旦被感染,当年的苗根本看不出来,下一年直接减产绝产,让人措手不及。”定期来访为刘正伟做技术指导的汝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马占宽介绍。

“我们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脱毒苗’,核心环节在于试管苗直接扩繁,通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等技术步骤,不需要种薯育苗,减少了环节,可以确保没病毒,相当于‘植物芯片’的概念在我们‘红薯圈’的运用。”刘正伟讲起自己的新生意,头头是道,颇有专家风采。他从烤红薯机生意入门,另辟蹊径走“高精尖”路线,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自掏腰包七八十万元建设实验室,逐渐成了“红薯专家”。

“红薯圈”,在汝阳是真实存在的。近年来土地流转,汝阳种植大户纷纷以家庭农场及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实现了红薯的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大家相互学习技术、强化管理,产销共赢。

当日中午,汝阳县城关镇“能人”张重举正组织乡亲邻里在他的海德家庭农场干活,乡亲们顺垄锄地、分拣装筐、搬运上车,大一点的红薯直接入筐,形状规则的封装入袋,奇形怪状的另行收集,送去淀粉厂做粉条。

“今年的红薯表现好,一亩产量合到3000多斤,除了引进哈密、红瑶等新品种外,重要一点就是采购了本地供应的‘脱毒苗’,从源头上防止红薯传染病,我们种植起来很放心。”张重举说。

前沿科学技术,介入传统红薯种植,运用“脱毒苗”这一招,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可谓各方都满意:刘正伟公司的红薯苗供不应求,明年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张重举等种植大户们有了放心苗,得以安心种植;参与分拣分装的乡亲们受雇务工,一天能赚几十、上百块的务工费;县里也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帮助经营主体拓展红薯产业发展新途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咱汝阳的红薯,肯定会有大发展。下一步我还打算做红薯酒,看能不能卖到郑州去!”刘正伟精神抖擞,他身后的“河南省农技推广站院联建试点”招牌闪闪发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