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辣椒能用来做什么?
“制作辣椒酱。”这几天,范县万鸣产业园150亩朝天椒丰收了,在负责人王银达看来,通过深加工可以提升辣椒的附加值。他想到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看,以范县万鸣产业园朝天椒为原料,辣椒酱样品已经做好了,这是我们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制而成的。”9月4日,该研究所研究员张康逸博士笑着向记者展示了辣椒酱样品,看着就很有食欲。
而在濮阳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喜看来,制作成香喷喷的“辣椒米饭”,登上各大航空公司的飞机,是他关心的事儿。庆丰农业是当地龙头企业,通过打造高端绿色特色稻米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特色大米种植规模15000亩,擦亮了“范县大米”品牌。
事实上,辣椒还可以用来提炼色素制作口红,用在儿童玩具上等。除了朝天椒、食用菌外,范县还有优质水稻、水产、瓜菜、林果、中草药等。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前不久,作为范县企业的代表,王银达和王明喜走进了河南农业大学“取经”。在河南农业大学与范县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座谈会上,他们与范县政府、农业农村局和乡镇负责人一道,围绕范县发展定位、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企业目前需求等,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乡村振兴,范县农业大有可为,如何更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丙臣发问。
“如何既保粮食增长、产业兴旺,又调优结构、延链增收?”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范县杨集乡党委书记杜曙光和颜村铺乡党委书记陶强抛出了一样的问题。
果、蔬、花、茶是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特色。该院院长孙守如、党委书记杨喜洲、教授马长生、郑先波以及张涛博士等纷纷建言献策,通过校地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特长优势,藏粮于技,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助力产业发展,打造“鱼米范县”。
如何把产品变成品牌?张康逸建议,现在是供大于求的时代,必须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围绕大健康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抓手,解决营养和丰富的问题,真正为企业提质增效,为当地产业链延链增值。
“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基础研究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基地建设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实现地方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锟表示,河南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厚积薄发,把专家教授们的理论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范县已经形成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范县副县长赵贵军说。
据了解,今年9月22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将在范县万鸣产业园挂牌,更好地把高效科技资源引入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助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