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加大 河南发布预案挂图防控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0-03-16 作者:admin 点击量: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0年河南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预案》,提出各地要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原则,切实抓好搞好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努力夺取夏粮生产首战告捷。

  条锈病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加大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我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5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1/4强。随着气温升高,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关键阶段。

  省植保站研究员吕国强说,菌源量大、品种感病、春季降雨偏多是导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大流行的三个关键因素。受甘肃等外地越夏区菌源量大、冬季气温偏高和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呈早发、重发态势。

  据省植保站调查,我省小麦条锈病已在冬前见病,比常年提前近100天,为多年来发病最早的一年。截至目前,南阳的9个县市区22个乡镇发现150余个病点,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常年。

  农业农村部通报,目前汉水流域、西南北部麦区小麦条锈病不仅明显重于上年,也明显重于重发的2017年,对黄淮海麦区春季流行构成较大威胁。“随着外来菌源大量持续传入我省,如果3-4月份气候适宜,将导致病害在我省特别是豫南地区偏重发生。”吕国强认为。

  而对于小麦赤霉病,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对赤霉病侵染有利,该病在我省暴发流行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挂图作战 做好重点区域防控

  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防控预案,各地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准确监测,科学研判,应急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结合,全力遏制条锈病、赤霉病暴发流行危害,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

  我省确定的防控重点区域一是豫南麦区: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漯河市及平顶山、周口、许昌市的部分县区和邓州、固始、新蔡、鹿邑4个直管县(市)。二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和豫北、豫中部高产灌区。

  吕国强提醒各地,对小麦条锈病,要大力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向中、北部麦区扩散蔓延。对小麦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防在发病之前,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今年,省财政已专门安排1亿元的农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豫南地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补助;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将联合下拨9600万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用于各地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统防统治、宣传培训。各市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全力夺取夏粮丰收丰产。

  相关链接

  如何科学有效防控条锈病赤霉病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小麦赤霉病,花期浸染,灌浆后显症,成熟期成灾,只有预防才能控制病害流行,且防治窗口期短,我省近几年实践证明,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防治效果较好。

  省植保站建议各地,一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二是利用补贴的办法,组织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市场化统防统治;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四是在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示范区和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对小麦条锈病,豫南地区要坚决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应防尽防,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

  对小麦赤霉病,沙河以南常年发生区,要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前;要用足药液量(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应在1升以上),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特别有利的气候条件,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次,以确保控制效果。豫西、豫北等常年偶发区,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