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黄县梁庄镇广发瓜菜专业合作社的菜农在大棚里管理集约化培育的黄瓜苗。
刘超王文东摄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李胜利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尚庆茂
核心提示
目前,正值春季蔬菜育苗关键时期,主要涉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设施栽培蔬菜和露地春提早栽培蔬菜等多区域、多茬口蔬菜生产。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蔬菜育苗、移栽、在田管理以及市场供应带来一定影响。为加强春季蔬菜育苗管理,确保疫情期间蔬菜育苗、移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春末夏初蔬菜的稳定,针对蔬菜集约化育苗,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A
加强不利天气下的增光、保温和降湿
在温度有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保温被,在温度回升后及时打开温室内保温膜。阴雨天也要适时揭开保温被,连续阴天和雾霾天气下,有补光设备的温室及时进行人工补光。
夜间做好保温,覆盖好保温被和内保温膜,保证瓜菜类幼苗温度不低于15℃,茄果类不低于12℃;阴雨天或者寒流天气情况下,在做好保温的同时,提前开启辅助加温设备或者采取增温块、炭火盆等临时加温措施以增温。
果菜类幼苗白天温度达到30℃,茄果类幼苗白天温度达到28℃时开始放风,风口由小到大,在风口下面设置缓冲膜,避免外面的冷风直接吹向幼苗。阴、雨天尽量不浇水以降低棚内湿度,湿度大时开启轴流风机增强棚内空气流动,避免叶片沾湿或者结露,有条件的采用空气除湿机来降低棚内湿度。
B
根据苗情,精准运筹肥水管理
根据幼苗所处的生长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水分管理。子叶展平期、子叶展平到第一片真叶展平、第一片真叶展平到成苗、嫁接愈合期基质湿度分别控制在60%~80%、30%~50%、40%~80%和70%~90%。需要灌溉时选择晴天的上午,用温水进行均匀灌溉。
生长正常的幼苗采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一次,浓度100~200mg/L,徒长的幼苗采用高钾、含钙镁的水溶肥,生长较弱的幼苗适当增加氮素含量。
C
清洁田园,全程防控病虫害
育苗温室四周做好清洁,裸露的土地采用园艺地布覆盖。保持温室内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废弃基质、植物垃圾和积水,避免在温室中过夜,每周温室内地面及苗床下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湿度大的地面撒石灰粉。温室放风口安装60目以上的防虫网,在苗床上悬挂黄色及蓝色粘虫板。
育苗前温室及苗床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烟雾法进行消毒,穴盘重复使用前采用40%福尔马林消毒,种子采用温汤或者药剂浸种,育苗基质用多菌灵或多福合剂杀菌。
随着温度回升,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和蓟马等虫害,注意观察新叶,一旦发现虫害,及早用药。病害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病毒病等病害。
D
分类调控,保证幼苗健壮
一是在幼苗出圃前一周,采取降温、通风、控水、增光等措施进行炼苗。炼苗期间白天温度可以达到15~20℃,夜间温度瓜类可降低到12℃,茄果类可降低到10℃左右。基质湿度可逐渐降低到30%左右,空气湿度降低到40%左右。炼苗期间保温被要早揭晚盖,尽量让幼苗多见光,还可拉大穴盘间距以增加气流运动和改善幼苗见光条件。降温要逐步进行、控水要适当、通风要由小到大。
二是采取降温、控水、减氮、稀盘等措施抑制徒长苗。通过风口开闭时间调节棚内温度,白天18~20℃,夜间10~12℃,一次浇透水后,待基质含水量下降至30%左右时再浇水,降低氮肥的使用或者不使用氮肥,增加钾肥和钙肥的使用,采取稀盘的方法,将穴盘之间拉开一定距离改善通风,扩大营养面积避免叶片遮挡。
三是采取增温、促根、掐花等措施使老化苗恢复生机。定植时用生根剂和保护性杀菌剂灌根,然后提高棚温,尤其是夜间温度,降低昼夜温差以促进营养生长;对于激素控制过度的种苗,可喷施一些促进生长的调节剂,如赤霉酸、细胞分裂素、芸薹素内酯等;摘除幼苗定植时所带的花蕾和幼苗没有恢复生长前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