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息港要闻
种更多地打更多粮 新农人为河南粮食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0-03-09 作者:admin 点击量:

    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习近平

    编者按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指路领航。一年来,中原儿女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河南乡村振兴的时代大卷,迎着和煦春风,沐浴着温暖阳光,揭开了新的篇章。本报今日起推出《总书记,河南向您报告》主题报道,展现我省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的生动实践。

    2019年粮食总产量站上了历史新高点

    河南2019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39.08亿斤,比上年增产0.7%,站上了粮食总产历史新高点;其中作为中国人主要口粮的夏粮总产749.08亿斤,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河南每年除了向外省调出400多亿斤原粮外,还有200亿斤的粮食制成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河南粮食及粮食制成品再次成为“安天下”的利器。

    □本报记者宋朝

    桃花刚开,柳条也急匆匆地萌芽了,映着桃红柳绿,大田里的麦子欣欣然开始舒展筋骨,用自己特有的成长与翠绿拥抱庚子年这个特别的春天。

    3月6日上午,孟津县会盟镇扣西村的马晓敏骑上电动车开始巡视她的麦田:“哎哟,那可不是一会儿就能看完的,每块地大致看一遍,半天时间也就没了!”

    马晓敏的丈夫叫焦万安,48岁,口罩也遮不住他黝黑的脸膛,小麦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水稻插秧机、平地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各式各样的农机设备把他建在黄河滩里的小院挤得满满当当,满眼看到的都是大大小小的轮子。

    “我流转了600多亩耕地,还托管了400多亩,要让这些土地多打粮,靠的就是这些不会说话的铁家伙!”焦万安说。

    焦万安自小就“耍”农机:年轻时候“耍”手扶拖拉机,后来又“耍”四轮,再后来就“耍”50东方红,现在这一院子的农机,都是他“耍”剩下的!

    为了“耍”出收益,十年前焦万安开始流转土地种粮。从100多亩到现在的600多亩;从最早的每亩地每年700元流转费,降到现在的每亩地三四百元;从集体的耕地到各家各户的耕地;从面条田逐渐变成大块连方田;焦万安成了附近最大的种地户。

    马晓敏说,都说焦万安“耍大”了,说俺是“地主”!

    焦万安流转的是黄河滩地,种植很简单:一季小麦、一季水稻;小麦的亩产千斤上下,总产超过60万斤,一斤麦子能卖一块一;水稻每亩能打下1400斤湿稻子,一年种500多亩,总产也超过60万斤了,当时就卖了,一块钱一斤;每亩地的纯利润在500元以上,600亩地超过30万元了。

    “我才不出去打工呢!”焦万安说,别看种这么多地,一年真正忙的时候就俩月,一般又种又收的时候,他就觅三四个机手帮工。过去插秧是最费人工的,焦万安去年就买了一台水稻插秧机,今年他计划再买一台。

    “日常管理不用再找人了。譬如打药追肥,这台机器张开喷雾臂是12米宽,一小时打药连追肥就是30亩,我一个人三天完事!”焦万安说,他每年都要新购农机,现在他的农机“吃不饱”,如果他自己能流转到1000亩地,再托管500亩,农机就满负荷了。

    焦万安从十年前开始流转土地,到现在没有一家退出流转的,相反每年都有一些农户找到焦万安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那些托管土地的都是孩子们不在家、老人种不动了,我就给他们种,每年打下的粮食,我拿回本钱,剩余的乡亲们就拉回家了!”焦万安说,这些老人都有饥饿的经历,必须家里直竖竖堆着粮食才安心。

    会盟镇党委书记孙永伟说:像焦万安这样的种粮专业户,会盟镇有135户,流转土地最少的是20亩。

    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目前已有超过18万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1.2亿亩耕地已有6成以上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像焦万安这样的农村新兴经济组织,机械化耕作程度高、综合生产成本低、粮食增产幅度大、抗灾减灾能力强,正是这些新农人的新担当和新作为,为河南粮食生产注入强劲动能,使河南粮食生产初显新格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