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和拔节期,也进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春来农事不等人”,在当前大疫形势下,必须提前准确把握当前小麦苗情、生长特点和春季田间管理措施,为争取在疫情过后尽早投入小麦田间管理,夺取今年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一.本年度小麦生长特点及存在问题
1.播种质量高,冬前苗情相对比较好
2019年10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68.3mm, 较常年同期偏多47%,并集中于10月上旬,中下旬又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因此,全省约80%的田块播期在10月15日左右,播期大部分较为正常,加之土壤墒情比较好,播种质量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足墒播种,同时,由于苗期及冬前气温较高,出苗整齐,苗情明显好于往年,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全省8500万亩小麦,一二类苗比重为87.2%,比往年增加4.1%;三类苗比重为11.8%,比往年减少4.1%;旺长苗比重为1%,与往年持平。
2.冬前及越冬期气温偏高,苗情转化快,倒春寒、病虫害等威胁大。
2019年小麦播种后,全省10-12月份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气温明显偏高,特别是11月份较常年同期偏高2.1℃,各地入冬时间普遍偏晚5天以上,甚至豫北北部、豫西西部、豫东及豫南大部偏晚10-15天。较高的冬前气温,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近日日平均气温均达3℃以上,全省大部分麦田已进入返青期,但是,这也增加了麦苗旺长的风险,特别是播量偏大的麦田,群体偏多,旺长现象明显。特别要注意的是,据中国天气网中长期天气预报显示,今年 2月中旬将有一次大幅降温,甚至豫东商丘等地2月15-18日最低气温将下降至-8℃左右,剧烈的气温变化,造成晚霜冻害风险加大,特别是部分生育期提前的麦田、旺长的麦田冻害不可避免。
3.降水不足,存在旱害风险。
自2019年10月中旬至2020年12月底,全省降水量普遍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少30%-80%。另外,据长期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5天内仍无有效降水,这事必会增加春季旱害发生的风险。
4.草害、病害潜在隐患与威胁
由于气温一直较高,降水偏少,病虫害草基数大,同时暖冬既加大了麦苗的生长量,也加大了杂草生长量和危害性,纹枯病等病虫害隐患较大,给春季化除增大了压力。
5.疫情影响,春管措施普遍有所推迟。
今年由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化学除草、中耕划锄、浇返青水、施返青肥的早春管理措施,大部分都尚未开始进行。
二.2020年麦田春管措施
1.尽早下田,分类管理,控旺促弱转壮
旺长麦田。对于冬前亩茎数80万以上,群体较大,叶片细长的旺长麦田,在返青后起身期前进行镇压;在这个时期没有进行镇压的旺长麦田,可叶面喷施“壮丰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春季分蘖过多滋生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一般应结合浇水亩追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
三类麦田。对于群体小于40万、生长弱,播种过晚的三类麦田,要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为目标,应抓住时机在早春(2月下旬)进行划锄;如果末进行划锄的,当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可结合浇水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磷肥,到拔节期再亩追施5~8公斤尿素,以促根增蘖保穗数,增加每穗结实粒数。但应注意,对于这类麦田应尽量避免早浇春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
二类麦田。对于群体5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应在小麦起身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以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
一类麦田。对于60-70万的一类麦田和优质强筋麦田,应重点实施氮肥后移技术,即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2.关注天气变化,防冻减灾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较快,日平均气温大部已达6℃以上,小麦生育进程加快,但春季气温起伏较大,2月中旬即将迎为一场大幅度的降温。因此,目前应抓住机会,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当地气温变化现实,争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浇水,预防冻害发生。
特别是对于已出现拔节迹象的麦田,同时要在低温发生后2~3天逐日田间剥查小麦幼穗受冻情况,对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增施速效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亩施尿素7~8公斤,上限值不超过15公斤,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高节位分蘖成穗,挽回产量损失。
3.尽早化学除草。
对于草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一是要结合天气变化,在冷尾暖头、日均温5℃以上抢晴用药,并避免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用药,以防发生冻药害现象。二是要均匀喷雾,不能重喷或漏喷;三是一定要在小麦拔节前进行,拔节以后除草效果不好且容易产生药害;四是严格用推荐剂量和方法用药,绿色防控病虫害。
4.防病治虫,精准用药。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和麦蜘蛛等病虫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今年气温较高,病虫害基数大,尤其要注意适时精准用药,防病治虫。防治锈病可用用15%粉锈宁或12.5%烯唑醇,兑水喷雾,特别要注意锈病流行性很强,发现一点,要对全田块进行喷雾防治;防治纹枯病要在返青-起身期用药,以粉锈宁为首选,可兼控锈病和白粉病,或者选用250g/L丙环唑乳油每亩30~40毫升,兑水喷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麦蜘蛛,用虫螨克或辛氰乳油等有机磷和菊酯的复配剂防治或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克,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上述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用进行药防治,在病虫防治上尤其要抓好用量、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
5.实时监测,绿色防控。
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病虫害发生流行的趋势,根据品种抗性和病虫害流行特征,及早及时进行绿色防控。在春季麦田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纹枯病防治,同时及早采取措施,减少中后期茎基腐病、赤霉病的发生风险,降低病虫害对小麦品质的不利影响,确保品质达标,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马新明 熊淑萍 宋玉立 朱伟
202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