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是河南省春栽香菇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各类食用菌出菇、采摘销售旺季。目前,2020年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最近接到部分企业对产品积压寻求技术帮助的电话。
张玉亭说,自疫情爆发以来,食用菌企业、合作社、行业专家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的号召,采取了各种防控措施,员工未出现感染情况。但是疫情的防控对食用菌的产销产生巨大影响,各县、各个品种的栽培、销售特点不同,受损失程度不同,损失最为严重的是工厂化生产企业。
“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合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地方食用菌管理办公室、产业协会迅速对食用菌主产区、大型企业开展电话调查,同时要求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全面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对现阶段带来的影响及后续持续影响,拿出短期、长期具体应对措施和建议。8个主产区的调查,调查了安阳、兰考双孢蘑菇、清丰县海鲜菇、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企业代表、卢氏县、西峡县香菇菌棒工厂生产企业,并完成了调查报告和完善接下来的应对举措,以技术保障最大限度降低省食用菌产业、企业损失。
张玉亭介绍,大型工厂化企业受影响最为严重。以兰考奥吉特、安阳众兴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企业为例,一是用工短缺严重。未发生疫情前企业满产用工人数51人。三栋蘑菇房,平时要6吨,采不了的只有通过蒸汽高温灭了,每天损失66吨,自528吨,损失约计660万元;三是原料无法正常供应。堆肥、上料每日是3吨, 目前直接损失每天87天后才能有产品销售。同样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等全省工厂化企业2-3个月以后无产品可以销售。
就县域影响来看,西峡县、清丰县影响最为严重,辉县、周口、驻马店等受一定影响,夏邑、信阳市浉河区、泌阳受影响较小。如清丰县规模化栽培的平菇目前进入盛菇期,每天平菇产量约100吨,销售渠道以外地经销商外运为主,目前外地经销商基本停止运输,同时清丰县工厂化企业近100吨以上,春节前后是香菇菌棒生产的集中期,原料运输及用工成为当前最大难题,河南省香菇生产的原料来源主要是陕西、陕西、湖北等地,全县2-3天,全县原料、辅料、菌袋等相关物资缺口在5亿棒以上,占全省年产量1/5以上;泌阳县春栽香菇节前基本结束,卢氏县气温偏低,春栽香菇的生产季节集中在1月30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运输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全省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运输,保障疫情期间充裕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满足全省人民的消费需求。《通知》指出要切实抓好农副产品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用菌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农业农村部紧急通知,减少产业损失,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不降低。在此,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从技术角度提出几点措施供参考:
1.针对鲜菇产品积压,首先降低各类食用菌出菇管理温度,延长生长期;其次采摘后的鲜品喷施保鲜剂,加盖保鲜膜,低温贮藏,适当延长保质期;对无法延长贮藏期限的产品采取腌渍和烘干等简单加工措施,减少损失。3.针对原辅料材料运输难,当地合作社、企业,统计,同一组织,网上订单,提倡工厂化制棒,加强防疫管理,科学防控,减少分散种植户集聚制棒行为,通过产业协会积极联系省内外供应商,省外非疫区供应商,积极协调当各地主管部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早备料。1月20°C,因此2月份是制棒的黄金时期,进入 5.针对平菇等本地销售的鲜菇,改加温为降温管理,延长生长期,提早采收,冷库保鲜;销售方面广泛开展各种营销策略,合作社、企业转变销售思路,采取小包装,通过网络联系社区、村干部等采取订单制,集中配送的方式,减少损失;有条件的地区,县食用菌办公室积极协调,联系外地客商,减少损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