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深度报道
一棵西蓝花“拉起”一条产业链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1-11-19 作者:admin 点击量:

霜降时节,陈红宽不惧飒飒冷风,日夜“蹲守”在西蓝花种植基地,双眼布满血丝。

“眼下已经十三个叶了,正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太康县逊母口镇刘桥村的陈红宽指着西蓝花苗说。顺着陈红宽所指的方向望去,120亩的西蓝花基地内,有查看墒情的、有整理浇水管的、有施肥的、有检查病虫害的,青翠欲滴的西蓝花苗正在“享受”精心呵护,长势喜人。

陈红宽原是刘桥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考入该镇公务员队伍。如今,他是该村挂包产业负责人。

经历过脱贫攻坚大考的陈红宽深知:要想村美民富,必须有好的产业支撑。

2018年,为了找到符合刘桥村发展的产业项目,陈红宽没少作难。“那时候,种苗要到南京买,每棵四毛钱,因为量小,人家不给技术指导。”陈红宽说,“当时村干部带头试种30亩,除去种苗每亩1200元本钱和浇水、施肥费用400元,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干部有意见,种植西蓝花险些叫停。”

“种子太贵了,只有一粒一粒地搞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发芽率达99%以后,才开始大批量育苗。”陈红宽说,2020年秋,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60万棵西蓝花苗培育成功,苗子成本降低至每棵两毛钱,能满足2000亩地用苗需求。

“当时村里只发展了200亩,陈红宽就把多余的苗子卖到湖北、内蒙古、浙江等地,反响很好,仅育苗一项就赚了11万元。”该村现任支部书记张会霞兴高采烈地说。

经过两年努力,陈红宽摸索出一年三茬种植模式:2月种植第一茬西蓝花;4月收获后,紧跟着种植春玉米搞青贮;9月种植第二茬西蓝花,11月收获。一年三茬种植,不仅每亩每年能增收7000元,地里、村头没有了秸秆,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2021年年初,刘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西蓝花种植合作社,申报西蓝花有机蔬菜品牌。目前,政府投资245万元的冷库项目也正在建设,一条集育苗、种植、管理、冷藏、运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成形,给该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刘桥村西蓝花产业已经流转本村土地700亩,辐射周边村庄1500亩,发展西蓝花育苗大棚2个、种植大棚100个,每年为本地群众增收2000万元以上。该村已经组建了育苗管理、种植服务、包装运输等三个长期服务队36人,短期服务队76人,仅一年两茬的西蓝花种植就能为服务队带来160万元的劳务收入。

“路子选对了,就要好好走下去。”陈红宽目光坚毅、语气坚定。(记者 巴富强 通讯员 郜敏 王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