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深度报道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来源:新浪网 2019-12-30 作者:admin 点击量: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图为蜡染画娘在蜡染馆画蜡 (通讯员 黄晓海 摄)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图为滨江帮扶干部与当地干群在田间调研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图为滨江医疗帮扶队到雅灰乡开展义诊活动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图为滨江区组织浙江省名师到丹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山海携手 共战贫困—— 东西部扶贫协作路上的“丹滨故事”

  图为瓜农在吊瓜种植基地采摘吊瓜 (通讯员 黄晓海 摄)

黔东南新闻网讯 自2013年以来,杭州市滨江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承担对口帮扶丹寨责任,充分发挥“滨江所长”,紧密契合“丹寨所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围绕产业、就业、人才、资金、社会动员五个方面,不断拓展协作领域,实现了两地互补共赢发展。丹寨县则把滨江帮扶作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机遇、推动改革创新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主动对接、精准对接,与滨江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确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实效。

  丹寨滨江,跨越千里,情牵一线,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路上,共同谱写了山海携手、共战贫困的“丹滨故事”。

  打开山门唱苗歌:

  产业来了,群众笑了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山高坡陡林深,长期以来,农民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项目。近年来,随着丹寨县旅游业的发展,苗寨的大门逐渐被打开,老百姓想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借着全省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丹寨县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建立合作社,抱团调整农业结构,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让丹寨县的发展颇受制约。滨江区紧密结合丹寨发展实际,用资金、技术助力丹寨产业发展。

  2017年,丹寨县整合资金支持兴仁镇烧茶村发展吊瓜产业,当年110亩吊瓜即获得15万元的好收成,增强了群众扩大生产的信心和决心。针对这一实际,2019年滨江区支持资金270万元在烧茶村扩种吊瓜300亩,同时结合丹寨县发展林下经济实际,套种板蓝根240亩。2019年烧茶村收入100余万元。

  据县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潘成勇介绍,吊瓜套种板蓝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业收入,每亩实现利润4000多元。通过烧茶村东西部协作项目的示范带动,培养了项目能人,激发了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内生动力,开阔了林下中药材产生的发展新思路。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增收,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产业分红惠及贫困户,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丹寨全县发展吊瓜套种板蓝根基地3000多亩,2020年将新增3000亩。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烧茶村产业基地管理员吴庆贵在浙江、广东打工多年,如今家门口发展起来的产业终于把年过半百的他留在了家乡。老两口流转土地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能获得5万元左右。他说“千好万好不如家好”。

  丹寨县有20多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处,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蜡染、刺绣、银饰等传统手工艺品别具特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但家庭作坊式的发展收效甚微。丹寨县引导、鼓励、支持民族手工艺发展。针对丹寨特色产业,滨江区着眼产业发展短板,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千年传蜡染制作坊是丹寨县本土的一家小微企业,创始人王方周是全县唯一的一位男性蜡染传承人。为了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群众就业,丹寨县支持王方周到金钟社区建立蜡染制作坊。针对这一情况,滨江区支持制作坊32万元扩建了蜡染车间,该车间已带动40余人就业。

  除了千年传蜡染车间,滨江区还帮扶丹寨县建立了烧茶村寄望产业专业合作社、金钟洗涤车间共3个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66人,带动5名残疾人就业,车间分红让234名贫困群众受益。

  据悉,2019年,滨江区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3800万元帮扶丹寨县,实施项目20个,涉及全县6个乡镇、44个村,其中包含41个贫困村,利益联结贫困人口4194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少有所教,病有所医

  在离金钟蜡染扶贫车间500米的金钟一小,从滨江区来挂职副校长的贾风华、叶育茹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支教一年多来,她们所带的班级成绩提升很大,不少学生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丹寨县在基本解决吃饱穿暖问题的基础上,正在努力补齐教育和医疗短板。

  近年来,丹寨县坚持小县城也要办好大教育,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建校舍、强师资、广招生,教育事业呈现新气象。2017年6月,丹寨县与滨江区正式签订教育结对帮扶协议,截至目前,滨江已有26所学校与丹寨36所学校结成了教育帮扶友好姊妹学校,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帮扶老师们不仅带来了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还主动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题教研、上示范课等活动,把帮扶范围覆盖到全县范围。

  为更好整合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中的各种资源,2019年5月滨江帮扶工作组组长、丹寨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建刚提出“化零为整组团式”帮扶模式。根据丹寨教育现状,有选择性选派滨江区名师名校长集中到丹寨,对丹寨的校长、园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梯队式培训,使不同层次的教师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丹寨县教育发展储备后续力量。金钟一小成为滨江区组团式帮扶试点学校,在该校农村少年文化宫一楼,滨江区政府支持29万元建设了智慧教室,该教室通过智慧远程互动教学平台能分享滨江优秀师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为全县教师培训提供了阵地。

  三年间,滨江区共选派了137名优秀校长教师到丹寨开展挂职支教,另有270多人次的名师专家到丹寨来送教讲学。滨江区支援丹寨教育系统帮扶物资、资金(助学金)合计约 650万元。

  县教育科技局局长肖国林表示,滨江创新探索“组团式”“菜单式”教育帮扶模式,将教育帮扶对准“精准”二字,将优质教育的“滨江理念”注入到“丹寨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为丹寨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师资队伍。

  实行“组团式”帮扶的还有滨江区医疗扶贫队。丹寨县医院挂职副院长汪凯峰已经到丹寨帮扶一年半,他和队员们走村入户开展巡诊义诊活动,惠及2000余人。汪凯峰说:“在丹寨工作期间我们发现,丹寨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县级医院能解决全县90%群众的看病问题,而乡村相对比较薄弱。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尽量把资源向下沉,为乡村群众送医上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滨江区医疗帮扶队不仅送医上门,还注重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投入300万元在丹寨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实训基地,这是黔东南州首个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医学模拟县级实训基地。5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里,远程学习会议室、临床技能实训大厅、内科、外科技能实训室等一应俱全,109套先进医学模型提升了培训质量。截至目前,实训基地已完成理论授课25余次,培训人数多达530人次,技能培训20余次,培训人数435人。培训覆盖全县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全员参训。

  在滨江医疗帮扶队的帮助下,丹寨县人民医院成立了RRT(快速反应小组),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是头等大事。丹寨县扬武镇村落大多处于半山腰上,群众饮水主要取于小溪沟和山涧等地表水,部分水管设施老化。针对这一情况,滨江区主动帮助丹寨县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协调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800万元,丹寨县投入362.09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扬武镇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还为群众提供了务工收入。去年,滨江区还协调了582万元为南皋乡修建了一座规模为2000m3/d的水厂,解决了南皋乡尝卡村等8个村寨的饮水难题。

  提升技能输出劳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除了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注重“技”的传输,滨江区也注重普通群众的技能培训。针对丹寨县面临的就业难题,滨江区主动出击,帮助丹寨群众提升职业技能,同时实施劳务输出,让更多的群众有能力到东部地区就业。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滨江区人社局联合丹寨县人社局、浙江省花都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开办“锦程启航班”,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青年推出3个月的全托管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参培学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返乡创业,也可以通过滨江开辟的就业绿色通道在滨江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2018届学员潘坤涛、2019届学员马定琴、满益雄已通过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在丹寨县开了理发店。

  滨江区和丹寨县还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对象瞄准职业技能学校学生,针对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设“宇视实训班”,探索出“校企”定向型劳务输出合作新品牌。滨江区邀请技术专家为学生授课,开展实训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每月300元补贴,还设立最高1万元的奖学金。同时,在丹寨职校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室”,用于学员的日常实操培训。2018年以来,“宇视实训班”先后招录丹寨县籍贫困学生89名,学生实习期满后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月工资收入均在4500元以上。

  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9年,滨江区与丹寨县共举办专场招聘会5次,提供就业岗位2301个,输出贫困劳动力213人。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万元,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6期197人,设立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538人。

  这样的技能培训,不仅解决了大家的就业问题,还拓宽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丹寨女孩魏登华在滨江区集中学习三个月后,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并在2019年浙江省秋季美博会暨浙江省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竞赛上荣获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和“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还在实习期内的魏登华,就收到了4家企业的橄榄枝。魏登华最终选择了在杭州一家美容院工作,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年当上顾问,两年成为店长,并希望带动丹寨更多年轻人脱贫致富。

  人才交流搭起脱贫“连心桥”:

  流动的是干部,不变的是真情

  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滨江区在向丹寨县派出帮扶干部、开展干部培训的同时,也搭建桥梁让丹寨县的干部到滨江交流学习。2019年,开展本地党政干部、扶贫业务骨干、驻村书记、村干部等专题培训8期培训878人。丹寨县还选派13名干部、48名专技人员到滨江跟岗学习。

  2019年7月至10月,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玉佳被选派到滨江区宣传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学习。他收获颇丰:“我亲身感受到滨江区的发展速度,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业务水平、重大活动应急处理能力等得到很大提升。”在挂职期间,他搭建起了两地宣传部沟通交流的桥梁,今年12月,滨江区委宣传部向丹寨县融媒体中心捐赠10万元用于购买2辆采访用车。

  从滨江区交流来的干部徐赟也感觉自己收获不少,本地干部的努力勤奋、热情淳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丹寨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期间,徐赟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走村入户,在办公室加班加点。

  除了自身努力工作,滨江区帮扶干部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帮扶活动。2018年以来,徐建刚牵头整合社会各界帮扶资金640余万元,帮助丹寨县22个村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把“小事不出村”变成了现实。

  龙泉镇马鞍村便民服务中心就是滨江捐建的其中一个项目。村支书刘天富说,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为村集体发展产业提供了条件,更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据统计,2019年,东部各企业、单位、个人向丹寨共开展社会帮扶活动28次,捐赠资金859.033万元,物资捐赠28万元,为进一步巩固丹寨县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望过去,滨江帮扶丹寨,东部支援西部,先富带动后富,开创了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展望未来,滨江与丹寨将继续携手,向着更加全面的小康奋力前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