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资料图片) 记者 陈星宇 摄
2019年是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开的关键之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包含哪些内容,目前我区这项工作推进如何,群众又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什么实惠?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农业农村委主任曹长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必然要求更是群众期盼
记者:綦江作为重庆的“南大门”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桥头堡”,请问您对綦江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綦江”怎么理解?
曹长科: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綦江作为重庆的“南大门”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桥头堡”,我们更要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綦江”进程,这同时也是推动綦江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
在我看来,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綦江”包含两个大的部分,一是城区,二是农村,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农村的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谈的就是“为什么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同时,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街镇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记者:刚才您提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它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曹长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农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村民小组公路和入户道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綦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记者:请问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做哪些事情呢?
曹长科:其实,从我们的目标来看,就可以大致了解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工作,主要包含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等七个方面。
记者:能给我们具体谈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项工作吗?首先是第一项——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曹长科: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等“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保洁制度,根据村人口规模、村域范围、聚居程度等,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和专业清运队伍,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保持村内环境整洁。
二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行简便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实现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采取庭院堆肥或村域集中处理消纳易腐垃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是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综合考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垃圾数量、成分构成、污染状况、所处位置、风险等级等因素,采取就地简易封场、规范封场、搬迁处理以及垃圾综合利用等方式,消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带来的环境影响。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垃圾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任务。
记者:厕所革命,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
曹长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也从三个方面实施。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户厕改造。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等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引导农户新建和改造标准卫生厕所。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城镇污水管网可以延伸覆盖和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推广水冲式厕所,其他地区以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等“两池一洗”为主要内容,建设三格化粪池厕所。到2020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8100户。
二是加强农村公厕建设。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结合、建设和管理并重原则,以学校、卫生站(室)、便民服务中心、商业网点、交易市场、交通集散点和旅游线路沿线等人口较集中的公共区域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厕所的新建和改建。支持单位和个人通过改扩建厕所后向公众开放,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切实做好农村公厕的规范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标准,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到2020年,建成70座农村无害化公厕,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1座无害化公厕。
三是因地制宜治理厕所粪污。做好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衔接,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引导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记者:那在治理农村污水上,我们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曹长科:我们会根据场镇、农民新村、学校、农家乐和一般农户的不同情况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路线,循序渐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治理一批、成功一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区乡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二是分类有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优先解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的污水治理,各类重点保护区严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他地区有效管控乱排乱放。充分考虑水环境功能类别、水环境容量、农用地消纳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城镇近郊农村,推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模式,加强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加强对人口聚集程度较高、污水产生规模较大的乡镇和村聚居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在确保已建设施稳定运行基础上,分步推进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他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采取人工湿地、农村改厕、户用沼气、化粪池以及储粪还田等多种形式治理分散污水。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推广适合农村现有条件的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
三是加强河塘沟渠疏浚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结合农村庭院整治,开展房前屋后的坑塘沟渠清淤疏浚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对难以纳入污水集中处理的乡村客栈民宿、农家乐污水排放管控。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计量计费,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坚持治污与控污并重,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统筹农村垃圾处置点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型、生态型的小型垃圾污水处理点,大力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保护江河湖泊水生态环境。
记者: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呢,会做哪些工作?
曹长科:其实农村房屋及周边环境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我们把它定性为村容村貌提升,它包含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施通组公路工程。按照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重点建设一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未通畅村民小组通畅工程,建设里程2000公里,实现全区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80%,消除乡村“肠梗阻”。
二是实施入户道路工程。按照布局合理、生态铺装、功能适用、共建共享原则,结合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建设1-3米宽入户道路300公里,基本实现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净化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清理存量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清理房前屋后畜禽粪污,清理无序堆放或随意悬挂,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等漂浮垃圾和淤泥,清理屋顶树枝树叶,净化公共环境。评选一批整洁庭院,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等创建,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氛围。
四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推进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和公共场所绿化,实现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绿化,抓好荒山荒坡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广乡土植物树种,营造乡村景观。将村庄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发展庭院花卉果木经济。到2020年,完成村庄公共场所绿化30公顷。
五是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保护好村庄自然景观和乡村景观。整治残垣断壁,利用空地和荒宅基地建设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以及晾晒场等生产生活设施。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消除建卡贫困户危房。开展旧房整治提升,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改风貌,运用具有巴渝乡土、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的建筑元素提升农房院落颜值和价值。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对农房安全进行评估,凡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房屋应搬尽搬。到2020年,动态消除农村危房,整治提升1.5万户旧房。
六是实施村庄亮化工程。按照村庄公共照明建设导则,明确村庄公共照明建设技术标准和维护要求,推广使用LED、太阳能等绿色节能照明设备。重点新建和完善村内主要道路、广场晒坝和农房院落等群众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场所的公共照明设施,鼓励支持农户开展庭院照明建设。落实管护责任,提高农村公共照明建设管理水平。
七是实施村庄文化工程。弘扬优秀建筑文化、农耕文化、风俗文化等,传承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提炼文化遗产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特设,建立綦江区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完善文体阵地,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置文化和体育活动器材,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传承弘扬民间工艺,大力培养“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等非遗手工艺特色村镇,展现优秀民俗,推动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互为促进。到2020年,基本完成中国传统村落东溪镇永乐村的保护发展,完成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90个。
记者:资源回收利用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词汇,农村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很多,如不能好好利用,治理也是一个难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曹长科:确实。农村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很多,如畜禽养殖的废弃物、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等等,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
一是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构建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导规模养殖场优化布局,完善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设施,提高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建立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机制。到2020年,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二是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突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为重点的利用方向,开展区域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集成推广经济适用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化肥减量化行动等,加强秸秆就地还田利用。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三是推进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加快标准地膜推广应用。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化肥等农资包装物。到2020年,全区农膜回收率达到80%。
记者:除了上述您给我们分享的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些基本情况外,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呢?
曹长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乡村规划编制管理。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实行多规合一,2019年全面完成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村建设规划坚持实用简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建设规划编制机制。村建设规划应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引导农民参与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应纳入村规民约。二是加强规划管控。坚持乡村建设先规划后建设,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规范建设选址和建筑占地,实施建筑体量和建筑风貌管控。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实现村规划管理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通过考核等方式对乡村设施运行给予补助。逐步在村一级建立保洁员队伍。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和意愿,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付费与投工投劳相结合的管护经费分担和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
打表推进各项整治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
记者:通过您的分享,我们对农村环境整治已经有了一定了解,那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群众又得到哪些实惠呢?
曹长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整体顺利,且在持续加快推进中,目前整体统筹推进情况具体如下:一是农村“厕所革命”,计划改造卫生厕所9100户,已完成7084户,占全年任务77.9%,计划改造公厕24座,已完成19座,占全年任务79.2%。二是农村垃圾治理,新增垃圾治理村4个,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0%,均已完成全年任务。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建设污水管网25公里,已完成26.1公里,占全年任务104.4%。四是村容村貌提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计划改造农村危旧房2391户、安装公共照明路灯5300盏、新建通组公路774公里、新建入户道路50公里,已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391户、安装公共照明路灯4906盏、新建通组公路811公里、入户道路80公里,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00%、92.6%、104.8%、160%,旧房整治提升4000户,9月份接到市下达指标后,已全部分配到各街镇,各街镇正在组织实施。五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配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0.9万头生猪当量,已完成3.9万头生猪当量配套,占全年任务436.3%,计划回收废弃农膜170吨,已完成186吨,占全年任务109.4%。六是村规划编制,计划完成全区行政村85%工作量,已完成79.47%工作量,占全年任务80.93%。通过以上六大重点任务的顺利推进,能够保证年底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想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农村定会越来越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