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三农要闻>国内
葡萄酒和枸杞产业更“红火”
来源:宁夏日报 2020-09-22 作者:admin 点击量:

2013年,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全球“必去”46个最佳旅游目的地,宁夏入选的理由是:“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2015年,贺兰山东麓产区被世界葡萄酒大师丽兹 塔驰编入《全球葡萄酒旅游最佳应用》一书中,作为美国大学葡萄酒教材;

  2019年9月,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嘉年华活动上,揭晓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产区评选活动结果,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不仅当选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产区,并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葡萄酒旅游产区投选活动。

  ……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8度线,这里风土独特,具有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被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

  9月8日,记者走进贺兰神(宁夏)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的葡萄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挂在翠绿的藤架上,摘下一颗放入口中,甘甜的果汁沁人心脾。

  “种葡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百年大业。”贺兰神董事长陈德启说。这位年过花甲的闽商,用十年时间,将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变成富有生机的“葡萄绿洲”。

  “全世界的葡萄酒都分年份,有好有坏,评价的关键因素就是当年的降雨量,而贺兰山东麓会是全世界少有的生产葡萄酒不分年份的产区,一定能酿出世界级品质的葡萄酒。”陈德启告诉记者,从2013首次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大赛上拿到金奖,到目前贺兰神已将30多个国际大赛奖项收于囊中,“我们的酒高中低端都有,最高的可以卖到1200元一瓶。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葡萄酒一口就可品出其好坏,宁夏的葡萄酒让所有喝过的消费者都难以忘怀、久久回味。”

  从2012年开始,自治区以贺兰山东麓为主建设百万亩葡萄长廊,从产区保护、资金投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市场推介等方面全力推动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葡萄酒产业支撑体系,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葡萄酒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了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区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如今,昔日的戈壁滩上如绿玉一般的葡萄庄园片片相连,让曾经沉寂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截至2019年底,宁夏葡萄种植区域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1/4,是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现有酒庄21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92家、在建酒庄119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0位,并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相保护协定附录,为宁夏葡萄酒进入欧盟、提升市场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葡萄酒已成为宁夏耀眼的“新兴地标”和“紫色名片”,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今年,宁夏新建标准化葡萄酒基地2.8万亩,改造低效葡萄园4.1万亩。新审批酒庄7个,总投资4亿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5到10年,宁夏将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揽,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打造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融合发展的创新区、生态治理的示范区和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成为闻名世界的葡萄酒之都,让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到202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25万吨(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到2030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5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52万吨(7亿瓶),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税收20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

  小葡萄串起“紫色”产业带的同时,宁夏还向世界打出一张“红色”名片。

  金秋时节,在玺赞庄园的枸杞地里,放眼望去,一排排低矮茂密的枸杞树均匀分布在并不平坦的黄土地上。由于经过夏季的采摘,记者并未在园地里见到累累果实的丰收景象,但一棵棵枸杞树枝头上绽放的紫色小花,则预示着这一年最后一季秋果枸杞的丰收。

  “玺赞庄园一进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品质发展、品牌发展和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枸杞产业优质高效和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贵武说。

  近年来,玺赞庄园恪守“庄园枸杞品质”的生产标准,将庄园枸杞的标准和质量贯穿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战略合作,采用枸杞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体系技术,使玺赞庄园枸杞检测质量远超欧盟标准。

  标准化生态种植,全程质量化生产,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整个宁夏枸杞生产的缩影。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枸杞作为宁夏对外开放的一张“红色名片”和“地域符号”,有着深厚的枸杞人文历史、传承栽培的文化底蕴,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和600余年的人工种植史。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枸杞产业作为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好枸杞是种出来”的理念,从源头上保证枸杞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能力过硬的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队伍,枸杞核心产区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5%以上,全区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大力加强枸杞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编制《枸杞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枸杞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GAP、HACCP、ISO9000、“三品一标”等国际国内质量认证。加强宁夏枸杞溯源体系建设,建设宁夏枸杞溯源平台,鼓励枸杞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宁夏枸杞“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安全可溯、品牌信誉可靠、带着标志上市”,全力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质量监控和溯源,确保枸杞质量安全。

  截至2019年底,宁夏枸杞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35万亩,综合产值191亿元,基地标准化率达71%,统防统治率达70%。鲜果产量26万吨,加工转化率达25%。平均年出口枸杞5000吨,创汇6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夏培育的“宁杞”系列优新良种已覆盖全国所有产区。

  未来,宁夏将继续实现宁夏葡萄酒和枸杞品牌化发展,把规划变成现实,把蓝图付诸实践,引领宁夏葡萄酒和枸杞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不断激发产业活力,让宁夏的葡萄酒和枸杞产业更红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