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营镇两万亩甜瓜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滑县大功河岸景色
锦和街道新农村社区
滑县金泰制衣扶贫工厂
滑县治安巡逻启动仪式
滑县“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如何让群众的幸福感更真实?如何让全县发展的质量更高?近年来,滑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滑县不贪一时之利,不图一时之快,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为牵引全局的重点任务,集中优势兵力,扎扎实实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搞建设,做好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建设了一批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使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1
风险防范铺就“高质量”发展路
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这个调解中心好啊,办事方便快捷,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又好,帮我调解了借款纠纷后还不收钱,真是省了我不少事儿。”近日,滑县联合调解中心的服务窗口异常热闹,各窗口的群众都在你一言我一语地申请调解。
据了解,滑县高标准规范化建设了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纵向工作体系和“六种调解”有机对接的工作机制。今年7月1日成立的滑县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内设1个品牌调解室和交通事故调解室、医患纠纷调解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等7个专业调解室,配有14名专业调解员。乡镇、村级层面也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专职调解员。该县还通过引入智能化网络办公系统,实现网上交办、督办、协办、咨询和考核。
目前,该县共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04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3121名。三个月来,县、乡两级共登记矛盾纠纷523起,成功调处化解466起,调成率89%,接受群众法律咨询960人次。
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护佑百姓平安
“现在县里安装了治安监控,我们村党员干部还每天分组带领群众进行日常巡逻,全村治安防控没有盲区,多年来村里都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牛屯镇高营村党支部书记高龙军说。
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滑县打造的“雪亮工程”。当地财政累计投资2.6亿元用于这项工程建设,筑牢了基层基础防控网的有力支撑,把治安防范延伸到群众身边,并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真正实现了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为了发挥最大效用,滑县坚持“雪亮工程”建设“一盘棋”“一张网”,将景区、数字城管、交通超限、蓝天卫士等各行业领域的监控全部联网,学校、医院、超市、社区等单位重要部位采用“一类点位”统一规划建设,宾馆、物流寄递、超市、加油站等单位统一联入县级监控平台,在全县建成了纵向连接县乡村、横向贯通重点行业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有效提升了打击效能、降低社会面发案数,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清星光级枪机12969个、球机295个、微卡口500处、高空瞭望系统210处、电子警察589处,拥有车载4G图像车辆36辆,联网摄像头1.4万余路,建设规模和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创新经济社会管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领域风险防范是重点。在金融领域,滑县印发了《滑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存在大量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对外扩张明显等六类企业进行排查梳理,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组织各银行机构对担保链风险进行全面排查,积极推动信用担保公司增资扩股,防范化解担保链风险;核查、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活动机构,防范化解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全面摸排县域内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线下企业,对有问题的企业进行严格整治。
当前,各类投资咨询、财富管理机构,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消费返利”“养老投资”的幌子欺骗群众,“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模式案件多发,金融监管、防范打击难度加大。“对于此类机构,我们进行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出台了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上下左右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并会同政法等部门定期商议,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该县金融办主任李莉说。
全面加强防范治理、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一直以来,滑县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政治风气有效净化,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社会公众安全感指数多年位居安阳市县区第一、全省前茅。滑县也因此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考评优秀县”等称号。
2
精准脱贫同圆“奔小康”致富梦
滑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10月宣布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的28个贫困县之一。两年过去了,滑县如今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贫困群众富了
“2017年,我们所有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算下来是7140元,到2018年底统计,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9320元。”滑县扶贫办主任韩红斌说。
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主要靠的是什么?“脱贫摘帽”后的滑县丝毫不懈怠、不松劲、不解甲,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下足“绣花”真功夫,在‘精、准、细’字上深耕细作,用好、用足、用活扶贫政策,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4年以来,滑县共脱贫12.6万多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1%下降到了0.81%。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拔掉了“穷根”,浇开了小康路上的幸福花。
产业根基牢了
“公司创新实行‘总部+卫星工厂’的经营扶贫模式,把标准化服装加工厂建在农村的人口密集区,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耕地,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适龄妇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滑县金泰服装有限公司经理邵德民说。
据了解,金泰制衣建成“卫星工厂”23个,累计带动农户脱贫547人。目前,波司登、达兴、金岛、允硕、易凯针织等一批纺织服装企业相继落户,仅产业集聚区就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14家,纺织工人6000余人,2018年实现产值9亿元。
近年来,滑县立足农业大县、畜牧大县、人口大县的县情,依托传统农区的资源优势,以产业扶贫规划为引领,围绕“县有带贫龙头企业、乡有扶贫产业园区、村有产业扶贫基地、户有增收致富门路”的目标,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通过龙头企业带贫、产业园区扶贫、基地就业帮贫等举措,筑牢产业扶贫根基。
组织堡垒强了
“作为一名党员,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我感到非常自豪。”张东瑞说。2016年,该县城关街道谢庄村党员张东瑞返乡创业,投资300余万元建起了服装加工厂,安排120余人就近就业,带动贫困户18户,每年还拿出3万元帮扶贫困户,充分发挥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滑县注重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进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推动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内生动力足了
心热了,劲头就足了。“这几年,扶贫扶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等靠要过紧巴生活的少了,谋思路靠双手过上好日子的多了。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思想不脱贫就斩不断穷根……”谈到扶贫,白道口镇石佛村党支部书记李朝民深有感触。
近年来,滑县以“志智双扶”为基础,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好儿子孝儿媳好闺女孝女婿”评选活动,探索孝善养老机制和“爱心超市”试点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我脱贫意识,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依托“送戏下乡”“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文艺轻骑兵”等载体,引导教育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双手脱贫致富;通过转移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提高贫困人口技能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设立导向性扶持政策,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庭院经济奖补等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改善庭院环境,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开发扶贫公益岗位,设立保洁员、护林员、村级协管员等三大类7种岗位,带动6334名贫困人口就业。
如今,在滑县看到的是村子靓、群众勤、产业兴、生活美,有人起早贪黑、有人勇闯新路,大家都是追梦人,正努力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力奔跑。
3
污染防治打造“高颜值”好生态
每到秋季,豫北地区的气候就会非常干燥,大风肆虐、尘土飞扬曾是滑县群众对秋季最深的印象。然而,近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使该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走在滑县的大街小巷,专业洒水车、防尘水炮车定时定点穿梭,城市水系建设让干净的河水涌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廊道绿化让青草绿树遮盖住每一分裸露的黄土,尘霾不见了踪影。今年上半年,滑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多了19天,生态性建设换来了蓝天、碧水、净土。
以“蓝”靓城,打赢蓝天保卫战
“现在在微信朋友圈晒蓝天白云已经没啥吸引力了,滑县每天都是好天儿,不用到朋友圈看蓝天了,现实中的天更蓝、云更白。”说起滑县最近的好天气,家住滑县道口镇街道办北环的穆女士感叹道。
为了让“天空蓝”成为常态,滑县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了道路扬尘、农业生产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施工扬尘综合治理和企业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等专项整治,调结构,控源头,抓重点,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同时,推进城区内集中供热、取缔燃煤散烧、深化“散乱污”企业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落实属地责任保障乡镇环境空气质量。目前,滑县积极争取的滑县专用铁路项目落地建设,未来,当地大量的农产品集中由原来的公路运输转变为铁路运输,运输全程无撒漏、无扬尘、污染小的优势,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滑县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全县集中供暖问题,同时解决了燃煤散烧带来的污染难题。这些惠民利民的高质量项目建好后,滑县的空气质量将越来越好。
以“水”润城,打造城市水系景观
水是城市之魂。为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特色城市,滑县进一步完善提升县城水系建设,着力打造了“三带四渠五湖六河”城市水系景观。
总投资8亿元的滑县森林公园水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一座“林中有水、水边有林、景中绕水、人水相亲”的自然生态园林区呈现在群众面前。投资2.96亿元的滑州西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让水之灵韵融入大运河文化,延绵的河水流动着诗情画意。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进行改造的大功河焕然一新,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新装扮,让过去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变成了一条水清、岸绿、灯亮、路畅的景观河,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水,前所未有地与滑县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和幸福指数紧密联系在一起。清澈的河水给城市带来了灵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以“绿”护城,构建生态廊道
晴日当空,秋高气爽,徜徉在滑县政通大道,两侧婀娜多姿的垂柳随风摇曳,路边的海棠、木槿、紫叶李等低矮树木与国槐、法桐、白蜡等较高树木有序排列,整条道路前有鲜花后有密林,车行其间,似在画中畅行。
这条道路,是滑县多条生态廊道中的一条。
为打造绿色屏障,自2016年起,滑县开启了新一轮林业生态建设高潮。该县立足农业大县、森林蓄积量及覆盖率低、生态压力大,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等实际,确立了以沟、河、路、渠为骨架,打造生态廊道的绿化理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创新林业生态廊道建设模式,集全县之力,提升全县林业生态化建设水平,亮化美化道路,重点打造了政通大道和长虹大道两侧生态绿化工程,大功河沿岸、金堤河北岸等廊道绿化工程,省道306、金堤河南岸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其中,该县依托金堤河和白马坡万亩高标准粮田的自然风貌及已建成的风力发电工程的景观,突出绿化向美化、常绿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金堤河北岸栽下以桃树为主的经济林,南岸种下乔灌相结合的景观防护林,打造出了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季有绿,“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廊道。如今,大功河沿岸杨柳成荫,林青水碧;金堤河北岸桃之夭夭,草木莽莽,让滑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滑县游园多了,绿化水平高了,河湖水清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重大风险防范有力、精准脱贫卓有成效、污染防治成果丰硕,凭借“三大攻坚战”前期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滑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日益增强的良好局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三大攻坚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未来,滑县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