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在目前的秋粮收购阶段,小麦质量如何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10月25日,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郑召开优质粮食工程暨2019年全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信息发布会,看看今年我省收获的小麦质量到底咋样?
据介绍,综合各项指标,2019年河南小麦的整体质量为近几年来最好。小麦容重较高、一等小麦比例大幅提升,不完善粒普遍较低,从品质情况看,按照降落数值、粗蛋白质、湿面筋和稳定时间四项指标判定,所有检测样品中符合强筋小麦国标的有56份,占16%;小麦降落数值、粗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高,筋力中等偏强,小麦仍以中筋品种为主。从种植品种及分布看,全省小麦种植品种430个,比上年有所增加,品种过于分散,黄河以北地区主要是中筋品种和部分强筋品种。
天气“给力”防治及时保证小麦颗粒归仓
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范自营介绍,今年全省气候“特别给力”,整体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收获,尤其是在小麦收获期间,气象条件整体较理想。尽管有降雨情况,但时间较短,气温回升快,对小麦质量影响不大,而且没有持续高温高湿,减少了赤霉病的暴发概率,各种病虫害影响较小。病虫害防治及时,4月份全省开展了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成效显著。机械化收割和产后服务设施在全省逐渐普及。夏粮收获期间全省也遭受到了间歇降雨,但是由于全省近年来的机械化收割和产后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小麦的及时收获,为实现小麦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今年与前两年相比,全省收获小麦总体质量也有所不同,”范自营说,“前两年,小麦质量受到豫南地区阴雨等极端天气的较大影响,而今年,全省整体小麦质量较好,突出表现在容重高,中等以上小麦比例明显增高,不完善粒较低,大大提升了全省小麦的质量水平。”
自2001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9年开展了收获小麦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调查结果力求客观公正。开展小麦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对于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小麦产销衔接、推动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助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范自营告诉记者,小麦质量调查是由各个省辖市、直管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样品采集、检验、数据分析和结果报送,其检验数据是以村级样品检验得来的,检验项目主要是常规质量指标;而品质测报是由各个省辖市、直管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采集和转运样品,省粮油质检中心负责检验、数据分析汇总,检验的是乡级样品,检验的主要是品质指标:如粗蛋白、湿面筋、稳定时间、拉伸性能等。
“通过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可以掌握全省不同区域小麦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及质量和品质状况等信息,种植户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自身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有利于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范自营解释道,“收储企业可以有目的地收购,劣质小麦会因为没有市场而自动被淘汰,推动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加工企业可以减少盲目采购,同时最佳应用品质不同的小麦。”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