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记者在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高营村看到,一场急雨后,村里一个约3亩见方的池塘水面被碧绿的莲叶铺满,粉红的荷花竞相妖娆。微风轻拂,送来阵阵馨香,让人仿佛置身南国水乡。
60岁的村民王魁善说:“这里以前是我们村的废水坑,垃圾堆老高,臭气熏天,坑边都站不住人。现在这修得像公园一样,真美!”
高营村这个废坑塘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南阳市从今年开始大力推进的“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计划。通过清淤治理,坑塘四周绿草护坡,绿树护堤,绿荷护水,保证水质达标。岸边修建环形步道,建起了放置石桌石凳的凉亭,昔日的臭水坑成了村民们休闲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据了解,南阳市约有各类坑塘2.74万处,其中约2.01万处都处于缺乏管理、年久失修状态,存在数量减少、功能衰退、环境恶化、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等问题,还有些变成了堆放垃圾的干坑。为了恢复坑塘原有的调节水源、防涝抗旱、保障用水、美化环境等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南阳市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所有坑塘整治任务。
乡村高颜值,群众更幸福。宛城区红泥湾镇段营村的几个大坑以前也是让人掩鼻而过,如今都是水清岸绿,群鹅嬉戏,鱼翔浅底。坑塘周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草木茂盛,生机盎然。
南阳市还把坑塘整治工作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收到了显著效果。宛城区茶庵乡贾洼村、金华镇大石桥村通过对排水沟进行清淤疏浚,整修成人工湿地公园,构建了更为完整的生态链;红泥湾镇清风岭村等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瓦店镇关帝庙村等引进了最先进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使得当地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南阳在坑塘整治过程中,把该项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内乡县马山口镇鱼关村、方城小史店镇过山庙村等都把坑塘治理和开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结合起来,每当周末和假期,来这儿的游人络绎不绝;卧龙区青华镇后所村一组的郭召荫则直接承包了整治好的池塘养鱼。记者看到,这座坑塘岸边绿草如茵,垂柳随风起舞,池内碧波荡漾,不时有鱼花泛起。郭召荫说,他春天在塘内投了黑鱼、鲤鱼鱼苗3000多尾,到年底正常收入可达2万多元。下一步,他还计划增加垂钓、农家乐等项目。
记者从南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南阳市已经有8848座坑塘开工建设,其中已完工3489座,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46.7%、57.8%,大批废坑塘已经变成看得见荷塘月色、听得到蝉噪蛙鸣的乡村休闲好去处。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