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海拔适中、气候温润的自然条件,将连翘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启强县富民的新引擎。
□许金安 聂金锋
初秋时节,卢氏山山岭岭间,连翘长势旺盛,一簇簇青黄色的连翘果压弯枝头。
8月23日凌晨5时许,卢氏县潘河乡卢氏沟村药农孙文学和合作社社员已赶到了连翘地,手握剪刀、挎着竹筐,采摘果实。
在卢氏沟村的连翘种植园,远达连翘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核心作用。这家成立于2017年5月的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全链条”服务,从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到产品收购、包装销售。
“今年长势好,从7月中旬就开始采收,每天能摘50多公斤。”孙文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和50多户药农在这里种出了“绿色银行”。
卢氏地处伏牛山腹地,这里的野生连翘面积近百万亩,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有“中国连翘第一县”的美誉。潘河乡位于该县高寒山区,海拔高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为连翘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连翘作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当地药农介绍:“中成药里凡是带‘翘’字的都含有连翘。”其市场需求量巨大,价格稳定,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100—150公斤,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连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今年6月下旬,当地连翘鲜果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20元左右。
“乡里每年都组织技术培训,随着大伙管理水平的提升,产量和质量也逐年提了上来。看着效益不断扩大,药农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连翘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道路。”孙文学说。
卢氏沟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潘河乡的缩影。目前,潘河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总产值突破1.2亿元;培育种植大户19户,带动235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人均年增收约4000元。
夕阳西下,药农们将一筐筐连翘鲜果运往合作社收购点。“这些经过加工后,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药商甄新朝说。
山风吹过,绿浪翻滚。连翘这种曾经的山野植物,如今已成为卢氏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