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4月23日,气温超过30℃,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的一块麦田里,种植大户李长亮再一次来到田间查看小麦长势。当前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李长亮每天都要来地里转转。
连续多日没有降水,李长亮的麦田并未受到影响,秘密就藏在土壤里。他拨开小麦,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展示说:“都是湿的,天不下雨咱勤浇水。”一同前来的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王庆安从麦田里出来,两脚沾满湿漉漉的泥土,他简单擦了下手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让小麦缺水,这块儿麦田没问题。”
这已经是今年小麦季李长亮给麦田浇的第五次水,相比不少地方被干旱困扰,他倒是很轻松。安装在地头的施肥罐、田间的滴灌带,是李长亮不怕干旱的关键所在。
现在当地种植户习惯将浇水叫作滴水。不仅是李长亮,获嘉县很多种植大户都用上了滴灌技术,在播种时,滴灌带随机械一同铺设至田间,连接上主管,配合施肥罐等,能够实现打开开关就能浇水,还能配合肥料使用,实现水肥一体化。
耕种管收,种植大户最头疼的就是管理环节,症结就是浇水。以前,300亩小麦需要7个人用20天时间才能浇一遍水,一旦遇上干旱,“前面浇后面旱”,根本来不及;现在,李长亮只需要到地头打开开关,就能实现浇水抗旱,300亩小麦,一个人就管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