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樱桃丰收季节交易市场在交易
中国樱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新安召开
□本报记者黄红立见习记者赵明星通讯员杨红梅郭建立文/图
9月23日,中国樱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新安县拉开帷幕,来自国内的樱桃产业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共话新安樱桃产业发展。此次论坛之所以设在新安县,得益于该县樱桃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新安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改良品种、配套技术、扩大销路、打造品牌、农旅融合等措施,小小樱桃树结出了“致富果”、做出了“大文章”、闯出了“好品牌”、带来了“多产业”。
小樱桃结出“致富果”
五头镇马头村因樱桃而兴,因樱桃而富。今年58岁的齐超龙就是靠着几亩樱桃闯出了名堂。
十几年前,马头村从山东引进了大粒樱桃,樱桃娇贵难养,村民们纷纷不看好,可齐超龙偏偏不信邪,一下就种了5亩。樱桃“吃水”,每次每棵树就要浇一吨水。马头村缺水,虽然处在涧河和金水河之间,但无论到哪条河取水都不容易。齐超龙性子倔、心劲儿大,硬是靠着一辆三轮拉水车,把5亩樱桃树种成了。
齐超龙的樱桃园越来越火,马头村的樱桃树也越种越多、越来越好,也渐渐带动周边的大洼、独树、王府庄等村发展出一条“樱桃沟”。2009年,磁五仓公路建成,“樱桃沟”迅速壮大为近8万亩的洛阳樱桃谷,继而形成北起仓头镇黄洼村,经五头镇马头村,南到磁涧镇礼河村的24公里沟域经济带。
小小樱桃树结出了“致富果”。如今的马头村,拥有2000多亩樱桃,千余亩花椒、石榴,既是洛阳樱桃谷的核心区,也是这条沟域经济带的典范区之一,樱桃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小樱桃做出“大文章”
“樱桃不耐储存,又集中成熟,那时只能提着篮子进城卖。如果中午卖不完,樱桃就烂掉了,心疼得直掉眼泪。”回忆起曾经“提篮叫卖”的往事,五头镇樱桃种植户王海通忍不住叹气。
传统樱桃由于采摘期短、品种老化,导致没有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无法长期保存。为做大樱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新安县从山东等地聘请专家,指导群众对品种进行改良,推广销路好、产量高、耐储存的新品种,并要求果品按照绿色、有机的管理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樱桃的品质。
目前,经过品种改良,新安樱桃由单一品种发展到红灯、红密、红艳、乌克兰、拉宾斯等10多个品种,并且成熟期比其他地方的樱桃都早,不但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而且是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
在磁涧镇的天兴生态园内,深井滴灌,水肥一体,配套分拣、冷链等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年,该生态园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经济效益也是实打实的“一亩园、十亩田”,亩均增收2万多元,真正让“小樱桃”做出了大文章。
小樱桃闯出“好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打造樱桃品牌,新安县围绕打造“新安樱桃谷·洛阳西线游”目标,投入资金对连接磁涧、五头、仓头3镇的20多公里道路和沿线村庄进行提升和风貌改造,打造了3D樱桃谷画廊、天兴生态园、林山溪谷度假村等10余个旅游新亮点,并成功举办了骑行赛、樱桃节、樱桃文化交流、品味新安之美采风等旅游文化系列活动。
在此基础上,新安县依托传统的樱桃产业培育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13家,发展特色采摘园50余个。正是看中了樱桃潜在的生态价值,磁涧镇礼河村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樱桃,还积极参与筹划骑行赛、樱桃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成功打响了“礼河樱桃”品牌。
“樱桃的美名渐渐传了出去,只要把樱桃摊往村道旁一摆,过往车辆的车主就会停下来购买,还有不少经销商开着车直接到地里收购。”礼河村村民尤青林说,村里连续4年与顺丰、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以销售。
小樱桃带来“多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行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让村子变景点、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最终达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新安县委书记宗国明说。
新安县樱桃的红火带动了当地乡村游的兴起,村民们纷纷开放果园,樱桃经济也由以前的“一月红”变为如今的“四季火”。
如今的新安县,以樱桃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农家宾馆、特色小吃、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兴起。家住樱桃沟的张克敏就是通过农家饭店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好日子。“先是盖了两间平房,接着又在院子里加盖了几层住房,光这农家饭店一年就能挣几万块钱。”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张克敏喜上眉梢。
“新安樱桃,中国味道,历久弥新,传承至今。对于新安来说,此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全国樱桃专家学者、种植大户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我县樱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我们将为打造‘世界樱桃看中国,中国樱桃看新安’的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说起新安樱桃未来的发展,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