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三农要闻>省内
绿茶产业撑起信阳农民“钱袋子”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0-05-11 作者:admin 点击量:

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这是信阳毛尖的独特风格,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绿茶带动着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凝聚着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企业带贫绿茶产业作出“大文章”

“今年春茶不错,俺还指望夏茶也丰收呢!”5月8日一大早,信阳市光山县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胡楼村村民梁延胜在自家茶园开始修剪茶树、深耕除草。“这比外出打工稳定多了!”尝到种茶甜头的老梁干劲十足,每年仅茶叶一项收入就有8万多元。“俺这片茶园是个‘聚宝盆’,给个金疙瘩都不换!”梁延胜开玩笑道。

几年的光景,梁延胜车也买了,楼也起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胡楼村是个典型山区村,全村581户、2805人,生态茶园面积年年扩大,千年古刹净居寺就在该村境内,近年来,茶叶生产与生态旅游是村里的主导产业。

2002年,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依托,投资5000多万元在光山县的晏河、文殊、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南向店等4个乡区、26个行政村,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茶园2.7万亩。公司采取“公司+品牌+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供苗、管理、指导、采购的管理模式,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茶叶种植,在3年多的时间,由过去的不足3000亩的零散茶园,迅速发展为2.7万亩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企业带贫,遍地开花。近年来不仅是胡楼村,更多村子在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茶叶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走高端精品路线,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摘“穷帽”拔“穷根”小康路上劲头足

走进茶园,山美、景美、心情美!如今,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胡楼村茶园面积由过去的不足500亩迅速发展到3300亩,其中开采面积2300亩,全村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年收入达700多万元。全村从事茶叶种植486户,茶叶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有146户,3万元以上的有23户。在每年的春茶采摘期间,都要吸引周边县乡农民,利用农闲前来帮忙采茶,每人可增收2000多元。

生态茶业助力农民脱贫的成功实践,让企业扶贫找到了新模式。2012年,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信阳市提出的建设生态经济新农村的号召,与光山县政府签订50万亩油茶种植及茶油加工项目合作协议。

同时,以土地流转、农民参与管理务工的方式,投资2000多万元,将1万亩农民手中的荒山荒坡、低产薄地全部流转后栽种了油茶,为当地农民创造收益1530万元。2014年,又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的茶油现代化加工厂,安排就业人员50余人,目前,该企业“全家福”茶油产品已上市销售,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年产量100吨,带动了周边村民500余人走上产业致富之路。

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茶园,年产春茶鲜叶100公斤,年产值6000元,扣除人工采摘费和日常管理费2500元,1亩茶园亩纯收入可达3500元,丰产茶园可达4000多元。而且茶叶和油茶种植,不占农田、不误农时、耐旱节水,一年栽种、百年受益,符合光山产业扶贫的实际,是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扎根’产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