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晚熟蒜薹大量上市,商贩到地头收购价格仍然在1块钱以上。我家9亩地分别种了早中晚三茬大蒜,早中两茬大蒜和蒜薹都卖出了不错的价格。今年虽然有着疫情和天气的影响,但我家靠着大蒜种植今年就走上了小康路。”4月26日,河南杞县傅集镇司庄村村民司传生一边挖着中熟大蒜一边开心地给记者讲述着自己巧打时间差种植早中晚三茬大蒜的经验。
司传生的妻子孔庆荣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3月中旬我家的早熟蒜薹早早上市,价格在三块至五块之间;4月上旬早熟大蒜上市也都卖出了两块至三块的价钱;中熟蒜薹一块五至两块钱,中熟蒜价格在一块二至一块七之间浮动;现在晚熟大蒜还需要20多天才能上市。”
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告诉记者:“大蒜,是杞县的一张名片。杞县按照‘大蒜兴县’‘大蒜富县’战略,稳质量、保增量,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等发展规划,在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发展大蒜产业优势,推进大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大蒜绿色化、有机化、标准化、产业化。杞县大蒜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通过精耕细作,培育了早熟蒜(杞早丰),中熟蒜(杞蒜2号),晚熟蒜(雍丘白蒜)三种品种。”
杞县板木乡张官村贫困户郑保玉家有5亩地,往年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种植小麦。2018年秋粮收获后,郑保玉在乡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始种植大蒜,2019年郑保玉就脱了贫。4月26日见到郑保玉时,他正在地里浇灌晚熟大蒜。当问起他靠种植大蒜脱贫致富的经历时,郑保玉激动地说:“前年是种植大蒜第一年,没经验、没技术,那年虽然我比不上其他种植大户,但我种植的大蒜每亩保守说也比种小麦多增收1500块钱。尝到甜头后,去年秋天,县农业专家王慧琴给我带来了早熟(杞早丰)和晚熟(雍丘白蒜)蒜种,今年3月中旬我的两亩早熟蒜薹就上市了,记得卖的第一次价格是5块2一斤,当时看着一捆蒜薹就能卖几十块,我心里特别激动,自己都舍不得吃。算来算去,感觉还是种植大蒜收益多,今年秋天我打算再租赁10亩地,和俺们村的几个老伙计(贫困户)一起合作,俺们一共种植50亩,手拉手一块脱贫奔小康。”
“王总,您看,您今天订的30吨精装鲜蒜和10吨蒜薹正在装车,都是按照您的要求标准打的包装,晚上发车,明天凌晨5点准时到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您安排好人卸货就行。”正在与客户通过微信视频交流的李连峰,今年34岁,开封市蒜如意农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经济人。
4月26日下午,在杞县晟大农贸交易市场内,李连峰的门市上方的“蒜来蒜去、蒜蒜如意”八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门市前遮阳棚内100多名工人在对大蒜、蒜薹进行分拣包装,李连峰边不停地接打着电话边忙前忙后指挥着工人打包装。见到我们,李连峰憨厚地笑着说:“不好意思,太忙了,这批早中熟蒜薹和鲜蒜是发往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质量要求严。目前我主要是往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河北唐山荷花坑、山东寿光蔬菜市场发货,每天销售100多吨。3月中旬以来,我收进来经过分拣包装再销售出去,‘蒜来蒜去’,共售出早中熟蒜薹1000多吨、早中熟鲜蒜1200多吨,蒜蒜都获得如意的价格。”
“是呀!李老板做生意不仅讲究诚信,还对我们贫困户特别好,在他这分拣、包装、装卸车的贫困户就有50多人,妇女们分拣、包装蒜薹、大蒜每天能挣200块,我们12个男劳力装卸车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呢!不出半年我们就把疫情中受到的损失给挣回来了!”杞县城郊乡边庄村贫困户郑士新边装车边笑着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培育大蒜的新品种,今年杞县大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万亩扩种到75万亩,其中早熟大蒜10万亩;中熟大蒜15万亩;晚熟大蒜50万亩。蒜薹产量每亩比传统的大蒜提高50公斤,大蒜每亩提高产量600公斤。可使杞县种植大蒜的1200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往年已脱贫的5万贫困人口人均再增收2000元,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