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三农要闻>省内
【疫情防控】三门峡市农科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小麦春管不动摇
来源: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2020-02-26 作者:赵离飞 点击量: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市农科院近期通过田间苗情调查,同时结合我市各县区小麦生产实际情况,针对小麦中耕除草、肥水运筹、预防“倒春寒”、防治病虫害、抗寒防旱等春季麦田管理提出了五条重要良方,为小麦生产保驾护航、打好丰产丰收基础。

  一、因苗因田施策,合理运筹肥水。弱苗麦田,以促为主。开春后及早浅中耕浅划锄,避免伤根,增温保墒除板结,尽早追肥,促苗早发;壮苗麦田,以稳为主。采取促控结合,可进行适度浅中耕。非弱筋小麦品种的麦田,本着氮肥后移、促苗稳健生长发育的原则,在小麦返青起身期不施或施少量肥料,拔节中后期酌情追肥;旺苗麦田,先控后稳。返青至起身初期采取适度镇压、深锄断根、化学调控(喷施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等措施,抑制分蘖滋生,增强麦苗抗寒抗倒性,推迟追肥,宜拔节中后期趁雨雪酌情追肥;旱作茬非弱筋麦田,氮肥后移。趁墒追肥,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旱茬麦田产量一般较高,酌情施用孕穗肥,有明显的增粒增重效果,但防贪青晚熟倒伏;弱筋麦田,适度减氮稳磷增钾、氮肥前移。追施氮肥宜在返青起身期,拔节后不宜再追施氮肥。

  二、及时中耕除草,严防草害发生。早春是防治麦田杂草的第二个关键时期,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麦田化学除草技术性强,应针对除草对象以及下茬作物选准除草剂,按其推荐剂量、浓度、使用时期与方法,于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的10点-17点进行均匀喷施,不重喷漏喷,农药混用时还要注意酸碱性要一致,气温5℃以下及拔节后期不宜进行化学除草,以防效果差甚至产生药害。土壤表面较干时,喷施除草剂要加大兑水量,一般亩用水量40公斤左右。中耕具有除草破板结、增温保墒、促根增蘖、促弱转壮作用。弱苗田苗小根短,宜浅锄松土。

  三、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春季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制定防灾减灾预案,重点做好麦田冻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倒春寒”造成的损失。在寒流来临前,采取喷水、浇水、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防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促弱、中耕增温、小麦起身拔节期增施适量有机肥和磷钾肥或磷酸二氢钾等措施进行预防。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浇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促使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将损失降到最低。一是及时采取浇水或趁雨雪追施速效性肥料。冻害越重,追肥量越要酌情加大;二是喷施叶面肥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害。

  四、及时防病虫害,搞好“一喷三防”。加强对病虫害的测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早进行针对性防控,减轻危害。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条锈病,注意防治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麦蜘蛛和蚜虫等。要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在孕穗至成熟期,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穗蚜,兼防叶枯病、粘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抽穗至开花期实施“一喷三防”,若抽穗开花期阴雨多或田间近地空气湿度大、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流行,在第一次用药后,隔5-7天再防治1-2次,确保赤霉病防治效果。

  五、若遇异常干旱天气,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时,宜进行喷灌,无喷灌条件的,可用水管浇灌,掌握“浇透为止”的原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