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村信息港欢迎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三农要闻>省内
小小火龙果 种下红火好日子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19-12-27 作者:admin 点击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龙飞

  身处北方的安阳人也许从未想到,有一天能吃到本地种的“热带水果”。小小的火龙果,在这里引起了一串“连锁反应”。

  游客说:“在安阳能采到火龙果,真是稀罕。”贫困户笑脸盈盈:“一年增收一万多。”乡里说:“为高效农业发展趟出一条新路子。”市领导到“地头”调研,叮嘱负责人要做好示范引导,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内黄县中召乡开心果园负责人晁中锋心里更是乐开了花:“种植火龙果,‘种’下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12月16日,刚刚经历过一场雨夹雪的安阳寒意袭人,可在晁中锋的火龙果大棚里,热得却是一走一身汗。15亩大棚里,一万多棵火龙果成排成行,翠绿的枝条依着果桩自然垂下。眼下是挂果期,火龙果红彤彤的,分外喜人。

  晁中锋原本是个养鸡专业户,年出栏肉鸡100万只。养鸡的怎么想起来种火龙果了?

  “鸡粪是正儿八经的绿色有机肥,种出来的绿色食品肯定有销路。我们乡地处安阳、濮阳,内黄县、滑县、濮阳县‘两市三县’交界,果园能吸引游人休闲采摘。种火龙果的全省都不多,种好了就是‘尖货’。”晁中锋道出他的“生意经”。

  火龙果营养丰富,是人们果篮中的消费“新宠”。然而,在北方种植这种“热带水果”并非易事。

  2015年,晁中锋到云南、广东考察火龙果苗,又多次跑到省果树研究所向专家求教种植技术,当年投资130多万元,从广东湛江购买一万多棵火龙果苗。可就在他刚刚种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差点把他“压垮”。

  “大雪下了好几天,棚压塌了,火龙果冻死了1000多棵。”晁中锋“心疼”,带着7个工人,踩着一米多深的积雪连夜抢修,又花了几万元补苗。从那时起,他就和火龙果“住”在一起,每晚起来查看三四次,像照顾孩子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果树挂果了!捧着仅有的五六个果子,晁中锋笑着笑着眼睛就湿润了。

  2018年,火龙果进入丰果期,从7月份到春节,一茬接一茬,每茬能收8000多斤,前来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有400多人,总收入6 0多万元。

  晁中锋挣钱了,也打开了火龙果“连锁反应”的第一环。接下来第二环,他要带着贫困户一起挣钱。

  其实从2017年开始,晁中锋就请贫困户到他这来务工,忙时几十人,常年固定的10人左右,每人每天50元。

  “剪枝、收果、锄草,活儿不重,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中召乡西街村贫困户杨清芬原来守几亩薄田“刨玉米”,一年收入不超过2000元,日子过得困难。“现在肉、鸡蛋,想吃就吃。”杨清芬笑呵呵地说。

  而就全乡来看,火龙果的“连锁反应”是开拓了“南果北种”的新思路。作为远近闻名的“小杂果之乡”,中召乡种植小杂果1.9万余亩,南有温棚杏、西瓜,北有红枣、葡萄、大桃,一年四季鲜果不断,不仅省内畅销,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

  中召乡党委副书记高丹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培育发展更多特色种植,擦亮小杂果这块金字招牌。

  如今,晁中锋准备把火龙果搞出新花样。“火龙果干、果酒已经试验成功了,机器也买回来了,明年搞深加工,开发休闲食品,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他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交流和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排行
  • 1
  • 2
  • 3
  • 4